博士生資助項目1)國家助學金。不是說不要錢的做事情,但太看重錢也沒有必要,畢竟博士也是一種學習,博士的補助,之前高校的博士國家補助是1300元/月,貌似現在漲到1500元/月啦,在2014年春季學期之前,錄取的博士生為公費性質,本人不再交學費。
1、博士生應該拿多少補助才合理?對此你怎么看?
感謝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博士的補助,之前高校的博士國家補助是1300元/月,貌似現在漲到1500元/月啦,同時,在獎助學金改革后,獎學金足夠抵押掉學費,部分高校還有些結余。不過有個難題是獎助學金只給4年(大部分高校博士學制已由三年改為四年),但是不少博士4年真的很難畢業,尷尬吧,一旦延期面臨的壓力會更加大,
其實,小西是博士過來人,知道題主想說的是導師額外給的補貼,在小西讀博的時候,導師給的是800元/月,另外發表SCI論文或申請省市級項目后的補貼額外計算,總體來說說是越優秀的博士可獲得的補貼越多,也是一種多勞多得。不少人說30歲的人,還不能搞定自己的生活,好意思嗎?其實,住學生宿舍,一個月2000月對稍微節約些、沒有成家的年輕人來說,還是可以過下去的,我們的前輩當年讀研、讀博的時候,吃飯的錢都很拮據,起碼我們現在溫飽不是問題,頂多是沒有優質的生活質量,
前幾天看到18年不少院校的招聘公告,引進的一類博士可以給到80-120萬的安家費,100萬左右的科研啟動金,哪怕二類的博士待遇也很不錯。不是說不要錢的做事情,但太看重錢也沒有必要,畢竟博士也是一種學習,小西現在還在做在職的博后,領不了兩份工資。不過全日制的博后待遇還是不錯的,哪怕在長沙也有10余萬一年,廣州這樣的發達區域博后收入可以給到20-30萬,還有地方的人才引進政策補貼,總體來說熬3-4年博士畢業后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至于拿多少補貼合理?小西屬于普遍人,文章和科研成果比較普通,不過我有個師弟比較優秀的,但校長拔尖獎學金一年就幾萬,還不算其他獎學金,一區、二區的文章獎勵也很高,導師給予的補貼折算下來遠超過800元/月。最近幾年的博士招生指標已經在縮減,部分名校的博士招生已改為申請-考核制,之前那種“沒有無法畢業的碩士、沒有考不上的博士”真的不再適用,博士的入學難度和畢業難度已經開始匹配,沒有一刻求學的心真的不建議讀博,真的很難熬,
2、國內在讀博士的補助如何?不同學校之間差距大嗎?
我試著談這個問題。首先聲明一下,本人不是教育領域從業者,所有回答,主要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并結合自己孩子的求學過程,對博士生學費和資助情況有所了解,從2014年起,我國對碩士、博士培養中的收學費機制進行了調整。總括講:學費是學費,資助是資助,收支兩條線運行,各走各路,但資助資金可以充沖學費。1.收學費情況,
在2014年春季學期之前,錄取的博士生為公費性質,本人不再交學費。之后,國家制定了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有關規定,決定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高等學校向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研究生學費標準,根據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一定比例,綜合考慮培養層次、學習方式、學科特點、專業屬性、辦學質量、當地物價水平及受教育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
不同地區、不同培養單位、不同專業的學費標準可以有所區別。而博士生又分為兩類,分別為統招全日制博士,即通常意義上的招考博士;還有一種,為在職博士或定向培養博士,后一類為在職人員讀博,不詳細說。現階段全日制學術學位研究生收費標準,在具體執行上,雖然各大學、科研機構區別不同專業,收費標準有所不同,但差別不大,在8000元-10000元/學年之間,
2.博士生資助項目1)國家助學金:在2014-2016年期間,博士研究生國家資助標準為10000-12000元之間。從2017年春季學期起,國家決定:提高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內的全日制博士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除外)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其中:中央高校博士生從每生每年12000元提高到15000元,地方高校博士生從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0元提高到不低于13000元(具體標準由省級財政部門、教育部門確定);科研院所等其他研究生培養機構依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