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震等級來看,深圳發生的都是非常小、感覺很輕微的地震,但是深圳地區不排除有6.5級以下中強地震發生的可能。深圳從地理構造上來說是存在地震的可能,但從實際的記錄來說基本屬于無地震地區,只是誰也不能排除未來是否會真有地震發生,接下來我們說明下9級地震和8級地震的破壞力問題。
1、深圳地區會有大地震發生嗎?
深圳近四百年來,只發生過最大2.8級的地震(2010年11月份發生于深圳灣附近),此外在2008年八月份大鵬半島發生過2.6級的地震。從地震等級來看,深圳發生的都是非常小、感覺很輕微的地震,但是深圳地區不排除有6.5級以下中強地震發生的可能,因為深圳是有三大地質斷裂帶的,如下圖:斷裂帶在地理學上大致可以理解為:由破碎巖塊以及若干次級斷層或破裂面組成的地帶,是應力易于積累和發生地震的場所。
實際上,很少有深圳人知道,深圳一直是國家地震局重點監控的十一個城市之一:地震的形成原因復雜,預測難度非常大,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難題,深圳從地理構造上來說是存在地震的可能,但從實際的記錄來說基本屬于無地震地區,只是誰也不能排除未來是否會真有地震發生。作為深圳市民,我們平時多學習一下地震急救知識,做到有備無患就可以了,
2、八級地震跟九級地震有什么區別呢?
首先我們先從理論上來說:8級和9級地震單純的能量釋放差了31.6228倍。地震級別通常分為1-12級,用M表示,地震所釋放的能力,用E表示,E和M的關系按如下公式計算:lnE=4.8 1.5M或E=10^4.8*10^1.5M可見E隨M成10^1.5的指數級別增長,M每增加1,E增加10^1.5倍,大約31.6228倍,
也就是說9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是8級地震的31倍。接下來我們說明下9級地震和8級地震的破壞力問題,雖然地震每升一級能量相差30多倍,但并不是說9級地震的破壞力就是8級地震的30多倍。這個完全取決于地震的震源深度、地震中心位置、自然環境和災區的抗震意識、房屋及建筑工程質量等等一系列問題,這就是為什么不能單純的拿汶川地震和日本地震的死亡人數做比較了。
3、深圳有可能發生8級地震嗎?為什么?
看到這個問題的確嚇一跳,深圳作為一個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地質條件又非常穩定的區域,怎么會發生這么大的地震呢,估計題主這段時間以來,被世界上頻繁發生的一些中輕度地震嚇到了,出于對我國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的擔憂,提出了這樣一個“開玩笑”的問題,關于地震的形成機理非常復雜,但是簡單的說就是地球板塊在地殼表層的緩慢運行所致,也就是說由構造產生地震,這種原因占據了地震發生原因的95%以上。
而在板塊的運動過程中,相鄰的大板塊就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和擠壓,從而使巖層的應力逐漸積聚,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在板塊邊緣的薄弱地帶進行極速地釋放,引發地層的晃動,從而產生地震,這也就為什么在地球六大板塊的交接地帶,是地震、火山等劇烈地質運行頻繁發生、而且強度很大的區域,而在板塊內部,一方面會在大板塊的碰撞和擠壓之下,將應力進行一定方向的傳遞延伸到內部。
另一方面板塊內部巖層物理性質也不均衡,在完全不同的巖層地帶的相接處,會由地質運動形成扭壓或者剪切作用,從而形成主斷裂層和向兩側擴散的副斷層或者碎裂巖,由于上面兩個原因,形成了板塊內部錯綜復雜的斷裂帶。斷裂帶內發生的地震,相較于板塊邊緣大地震帶區域形成的地震,一般頻次較高,但強度要弱,再來看一下深圳所處的位置。
從大的板塊來看,深圳距離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交處有一段距離,在東南沿海處于地震活躍的區域為我國的臺灣省,從我國主要斷裂帶的分布看,廣東省內的斷裂帶分布相對密集,主要有5條地震斷裂帶,分別為泉汕斷裂帶、河源邵武斷裂帶、蓮花山斷裂帶、吳川四會斷裂帶和廣州-陽江斷裂帶。以這5條較大斷裂帶,又向外分散著眾多小型的支斷裂,形成了類似“棋盤”縱橫交錯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