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由來是什么一說始于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二說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三說源自漢明帝敬佛。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后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稱燈夕。...
更新時間:2023-03-19標簽: 元宵由來元宵節節的元宵的由來 全文閱讀宋代周必達所作的詩“元宵沸浮紫苑”中有“繁星在烏云中,珍珠在濁水中飄”的詩句,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的是“繭”和“圓不落角”,元宵節日始于2000多年前的漢代,到了明朝“元宵”的名字更多了,元宵節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節日,元宵: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元宵習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元宵潔齒元宵的習俗形成于宋代。1、元宵的由來?元宵: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元宵習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漢明帝永平年間,為弘揚佛教,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在宮廟內“燃燈示佛”。因此,正月十五晚上燒燈籠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的擴張...
更新時間:2023-01-18標簽: 元宵的由來元宵元宵節自古以來節日傳統 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