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有40多個縣級市的房價都超過威海。威海是十四個沿海開發城市里面房價最低的一個城市,請問,蕓蕓眾生的普通白領,拋開家庭支撐,如何用自己的收入來支撐威海1.2的房價,威海的環境和空氣質量,城市文明程度遠高于很多高房價的城市,主城區的房價要降到2015年的水平估計看不到了,除非全國性房地產崩盤,那時候可能白送房子都不一定有人要。
1、威海這樣的三線城市,房價多少算合理?
我認為,高端小區1.2—1.8萬元/平,比較合理。2017年6月12日,威海第一個精裝修樓盤——恒大海上帝景開盤,均價1.2萬元/平,還是比較靠譜的,今年5月14日,恒寶天璽隆重開盤,坐擁威海中心地段,一個定位較高的項目,均價2.5萬元/平。這個價格對于威海的房子來說,絕對算得上首屈一指的了,好像高的離譜,
2、威海的房價什么時候能降到2015年的水平?
2015年威海萬象城的房子不到6千,華夏的房子4千多。從2017年恒大海上帝景拿下三角輪胎地塊,當時的地價折合樓面價每平米不到3千,恒大海上帝景17年開盤價格一下子就1萬以上了,后來萬達的地價折合每平米5千多了,2020年中海和海信的樓面價已經9千多直逼一萬了。房價首先是由地價決定的,而且這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我們不要一味的認為開發商是推高房價的主導者。萬象城當年的土地成本每平米2千左右,我們不否認有部分開發商拿著便宜的地價,賣著高房價。現在降價的恰恰就是這部分樓盤,我們可以發現,整個威海真正降價的絕大部分都是城郊結合部,或者臨港,東部濱海新城等新開發區域。真正核心城區的房子降了嗎?沒有,主城區的二手房近期成交量急劇下滑,當成低價買入的房東現在都希望借周邊新樓盤的高價把自己的二手房高位轉讓出去,
但是老社區的環境,戶型以及綠化物業又和品牌開發商的新樓盤相差太大。所以大家都去買新的品質社區了,今年1-8月份,威海主城區的新房價格其實上漲了3個百分點,二手房的價格下降了5個百分點。威海是十四個沿海開發城市里面房價最低的一個城市,全國有40多個縣級市的房價都超過威海。但是威海的環境和空氣質量,城市文明程度遠高于很多高房價的城市,主城區的房價要降到2015年的水平估計看不到了,除非全國性房地產崩盤,那時候可能白送房子都不一定有人要,
3、人口連降20年,房價連跌10年,還有比威海乳山更慘的城市嗎?
作為土生土長的乳山人,不,準確說是海陽所人,我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具備一定的參考意義。乳山的人口,持續流出,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高端人口,甚至是整個威海的高層次人口持續性流出。why?就業,就業,就業,舉個例子吧,13年我還在北京,那會兒威海家家悅的草莓比北京還貴。彼時,我還在北京乙方廣告公司,工資不高,才1萬剛出頭,同樣對比,14年回威海,咬咬牙要了4500,還被砍到了4200,
請問,蕓蕓眾生的普通白領,拋開家庭支撐,如何用自己的收入來支撐威海1.2的房價?更不用說乳山,似乎提起乳山,就自然是定位影射到銀灘。乳山的機會在哪里?大學畢業生有幾個讀書回乳山的,恐怕十室去其七八。至于人口流入,有2塊,第一是5月到10月的候鳥式度假人群。但是他們都到來,并不能為乳山改變什么,僅僅帶動地只是服務業,甚至是餐飲業而已,
至于什么,基礎產業,文化衛生,別鬧了,開什么玩笑。基礎配套,除了公交方便了,還配套了什么,甚至冬天的公交,銀灘線全程空車。第二塊便是獨具特色的傳銷,不知道乳山市政府為何不管,坊間傳言是為了帶動銀灘人氣,避免死氣沉沉地鬼城。抱歉,確實有點人口凈流入遺漏,那是2000年初的大慶移民,和三峽移民,但是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人口連降,這肯定是必然的,國家基本政策也不可忽視,父母輩人群,哪個家里不是五六個孩子,而現在的80后,頂多也就是2個,要么就是獨生子。所以,必然是連降嘍,至于說房價跌,沒什么感覺,反正是目力所及,房價確實在漲,但是通貨膨脹也同步。至于,所匹配的購買力,沒做過統計,至于說,有一點兒,就是大家賺錢的渠道多了,比較80,90年代肯定是好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