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常常被人誤解,認為只要向天空發射增雨火箭彈,就能帶來降雨,其實人工降雨的原理只是誘導,更準確的說法應該稱之為“人工增雨”或者“人工誘雨”每當干旱地區遇到降雨量少的時候,經常會有人埋怨說為什么不進行人工降雨,而人工降雨這個時候表示非常大的冤屈。
都說人工降雨,其實不應該叫做人工降雨,而應該說是“人工增雨”,人還無法使用科技進行“無中生雨”,只能說在有富含水汽的云層的前提下,改變雨量的大小,使得原本雨量偏小的雨變得雨量大一些,從中雨變成大雨、暴雨,從小雨變成中雨、大雨這樣子的情況。可以通過飛機作業、發射火箭彈進行人工增雨,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得云層中的冰晶核數目增加,雨滴的數目增加,雨就會降落下來,
不過,進行作業之前,需要搞明白天空中的云層是冷云(溫度低于0℃的云)還是暖云(溫度高于0℃的云),每次作業之前還需發射探空氣球,整明白云層的具體數據,看看是暖云還是冷云,然后根據匯總的這些情況來確定使用何種催化劑。人工增雨下多久?這個是沒法確切說明的,有時候下得久,有時候下得短,這要看云層中到底有多少雨滴了,
至于具體的費用,這里包括設備使用費、火箭彈費用(一枚2000-4000元不等)、如果需飛機作業那得另算,還有其它雜七雜八的費用,根據以往的人工增雨費用來看,一般需發射火箭彈4-8枚,這就是幾萬塊了,包含其它所有需支出的費用的話,怎么著一次也得接近十萬元。如果需要飛機作業的話,那費用就高了,幾十萬根本打不住,
2、一次人工降雨需要什么條件?
人工降雨常常被人誤解,認為只要向天空發射增雨火箭彈,就能帶來降雨,其實人工降雨的原理只是誘導,更準確的說法應該稱之為“人工增雨”或者“人工誘雨”每當干旱地區遇到降雨量少的時候,經常會有人埋怨說為什么不進行人工降雨,而人工降雨這個時候表示非常大的冤屈:大氣中沒有水分子,發射再多的增雨火箭彈也只是“光打雷不下雨”。
就像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有灶具沒有大米,任你再賢惠也不可能憑空做出美味佳肴,言歸正傳,一次人工降雨所需的條件并不復雜,甚至只需要一個條件即可,那就是大氣中降雨云層增多。自然降雨是水分子上升過程中遇到冷空氣而冷凝成珠降落地面,而人工降雨是向降雨云層中發射干冰、碘化銀、鹽粉等材料,促進水分子的凝結,可以將這一過程理解為“人工冷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