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河南省安陽市,我可是十分的了解的。前幾年安陽市的霧霾還是比較重的,隨著政府的不斷的重視與治理,安陽的環境變的是越來越好,藍天不斷,“安陽師范學院、安陽工學院、安陽學院(民辦院校)”,大學期間好好努力的畢業之后就能進一家不錯的公司拿到7000~8000的也不少,但是2000~3000的也是比比皆是。
1、你對河南的了解有多少?
中華老祖先,泱泱居中原。與此相對應,野人分四邊,西戎與北狄,東夷與南蠻。史記乃信史,大家司馬遷,上下五年前,核心在中原。河圖洛書出,中華文化遠,古今有公論,河洛中華源。煌煌正史在,國人不信偏,河南最中原,華夏先祖選。三皇五帝居,夏商周嫡傳,商丘燧人皇,以火化腥膻。淮陽太昊陵,中華始祖先,朱襄和神農,尊號乃帝炎。
新鄭黃帝都,巍巍拜祖典,顓頊帝嚳陵,濮陽穆穆然。堯舜皆其后,圣圣禮相傳,昔日三代居,皆在河洛間。國家定洛陽,河洛非遺產,洛陽稱圣城,無人越其先。歷代多都洛,史實鐵如山,大水曾漫漫,禹治十三年。九州鑄九鼎,大禹受命天,豫州九州中,撫民最為便。傳子建夏朝,都在洛水邊,商湯來革命,大鼎傳世冠。商都曾數遷,商洛鄭相汴,
盤庚徙都殷,王朝更偉岸。至今安陽地,甲骨舉世撼,周祖為后稷,帝嚳乃其先。夏衰失其位,自竄戎狄間,聯姻或戰爭,與戎巧周旋。為避西戎擾,周人共八遷,仰仗大邑商,戰戎方勝算。直至太王立,戎俗方始貶,學習商文明,文化向中原。周本商方國,陰謀下上犯,方便軍事前,豐鎬以是建。武王甫克商,嵩山即祭天,周本帝嚳后,克商返故園。
武王親口言,夏后居洛川,周公測日影,地中在嵩山。成王遷成周,中國名此傳,天子居中坐,四周稱戎蠻。周人從殷禮,九鼎垂德范,大周成康治,天子居洛川。豐鎬乃軍塞,駐師備戎犬,犬戎自西犯,御戎天子返。立馬暴動起,厲王如鼠竄,犬戎破西關,幽王奔九泉。自此犬戎據,一據多少年,西陲不得安,天子再東遷。只見黍黎悲,不見豐鎬歡,
大周獨都洛,禮樂文明延。至圣來問禮,道圣留德言,夏邑孔祖籍,鹿邑生老聃。列子鄉鄭州,莊子誕民權,墨子在商丘,韓非出河南。儒墨道法兵,百家競圣賢,中華文化重,以上皆本源。人口四分散,文明八方傳,中華百家姓,大半根河南。逐鹿在中原,改朝易戰亂,戰時人外遷,促進大發展。平時人回遷,實乃返故園,卻有宵小輩,肆意掀波瀾。
2、你了解殷商文化嗎?你對河南安陽的歷史有多少了解,是從哪里得知的?
關于殷商文化的知識,書本上、網絡上有很多可查,這里不多贅述,作為安陽人,我可以補充些見聞。安陽市目前行政區劃隸屬河南,歷史上也屬河北,兩省現在界河是漳河(從古代漢語字面上看,河南河北的“河”應指黃河,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漳河發源于太行山,歷史上曾經水量很大,河運及兩岸經濟十分繁榮,舉些例子:河南岸漁洋村是古河運碼頭,一村民在村附近撿拾碎陶片碎瓷片碎瓦片,在自己家里建了一個兩間房的博物館,其撿拾的文物經鑒定有些可追述到六千年前,
該村向南不遠處就是西高穴村曹操墓。沿該村北漳河向東十幾里河北岸是銅雀臺(鄴城遺址),對應的河南岸一廟里有一株兩千年左右的柏樹,據傳是曹操拴馬樁,位置是古鄴城南端,沿107國道穿過漳河入河北境內不遠處路西(京廣鐵路邊上)有蘭陵王墓,繼續向西南方向幾里遠有天子冢。漳河兩岸類似的大小古墓成千上萬,當然盜墓也十分猖獗,
在不太注重文物價值的時期,河兩岸的村民說,別人干農活成車往家拉糧食拉秸稈,我們得成車拉文物,扔了又可惜,不清理掉影響種地。因解決河道糾紛問題,不少河南岸的村莊屬河北管轄,我經常剛離開安陽市十幾分鐘沒到漳河,手機就提示“河北移動歡迎你”,一不小心就產生漫游費,前面說到的漁洋村向南二十里就是殷墟王陵宮殿遺址,在洹河北岸,對應的河南岸就是殷墟遺址,大家都知道是世界文化遺產。
3、安陽有哪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