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與年齡,性別,職業,飲食習慣,肥胖,血壓,血脂,糖尿病,遺傳等有一定的關系。A型性格、長期口服避孕藥、飲食習慣和家族史,如果有50歲以下就得冠心病的朋友,或者你有近親在50歲以下就得了冠心病,你的親人或你得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5倍,這樣就導致了冠心病,另外運動太少,熬夜,壓力過大,久病等導致心臟供血不足也會引發冠心病。
冠心病的主要癥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心絞痛冠心病比較明顯的癥狀就是心絞痛,常表現為胸骨后的壓榨感,悶脹感,可發散到左側臂部,肩部,下頜,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通常伴隨明顯的焦慮,持續3到5分鐘,有時候老年人心絞痛癥狀不典型,可表現為氣緊,暈厥,虛弱,噯氣。二、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部分冠心病患者表現為心力衰竭可表現為氣緊,水腫,乏力等,有的則表現為各種心律失常,出現心悸等不適,
三、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堵塞嚴重者可出現心肌梗塞。梗塞時表現為持續性劇烈壓迫感,悶塞感,甚至刀割樣疼痛,疼痛部位與心絞痛患者大致相同,有時候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常伴有低熱,煩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惡心,嘔吐,心悸,頭暈,極度乏力,呼吸困難,瀕死感,持續30分鐘以上,常達數小時。四、冠心病發作嚴重者可以出現猝死,
預防冠心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穩定情緒,避免暴怒大多數冠心病患者,性格急躁易怒。澳大利亞悉尼皇家北岸醫院曾經有研究表明,病人心臟病發作之前往往有過發怒,特別是暴怒會令心臟病發作風險升高8倍,所以寬恕別人,恕己恕人,情緒穩定平和能起到預防冠心病的作用。2、避免風寒,感冒美國海洋和大氣局發布的《天氣和健康》就曾指出:每次寒潮過境,由于寒冷的刺激,人體血管突然收縮,動脈平均壓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數也相應增高,心肌缺氧現象自然就要加重,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便明顯升高,
此外感冒可能引起肺部感染加重心臟的負擔,冠心病年老體衰的患者,有可能因感冒導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所以抵御風寒是預防冠心病的必要舉措,3、適當運動,動靜結合,避免勞累疲勞是冠心病的主要誘因之一,但是過度安逸,好靜不動也不利于,血液正常流通,所以適當運動,動靜結合,而不過度勞累更利于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2、冠心病反復發作打吊針多了,有依賴性嗎?
正常情況下,冠心病患者是不應該反復打吊針(靜脈輸液)的,因為冠心病的基礎病變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的治療是降膽固醇、抗血小板,口服藥物即可,無需也沒有藥物靜脈輸注。如果發作心絞痛,一般時間都不會長,藥物也是口服即可,如果發生了心肌梗死,可能急診時會打吊針(靜脈輸液),一是用藥緩解心絞痛,二是保留搶救通道,以備不時之需。
等到放了支架、病情穩定后很快就可以不輸液了,而且,即使靜脈輸硝酸甘油,也不主張長時間輸。因為持續輸注硝酸甘油,身體就會產生耐藥,輸久了就沒作用了,硝酸甘油擴張血管、緩解心絞痛,是需要消耗血管內皮的一氧化氮的。總是用藥,就把一氧化氮消耗沒了,硝酸甘油就發揮不了作用了,所以,輸注硝酸甘油之類的,一般不要超過48小時。
口服給藥,也主張偏心給藥,就是晚上最后一次服藥到第二天第一次服藥,時間間隔要長一些,讓身體恢復對藥物的敏感性,治療心絞痛的三大經典藥物除硝酸甘油外,就是β受體阻滯劑和鈣拮抗劑,一般都是口服。心梗搶救的緊急時刻會用注射的β受體阻滯劑,但也是短暫的,后面也是口服維持,心梗以后為保護心功能而服用的“普利”或“沙坦”類血管緊張素系統拮抗劑,也是口服藥。
所以,冠心病的規范治療無需“打吊針”,冠心病打吊針都是些什么情況?多數是靜脈輸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針劑。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還興起一股風,一些中老年人,每年春秋去打十幾天“吊針”,“疏通”血管,說是可以預防心肌梗死、腦血栓,其實,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對這種治療、或者使用的藥物做過大規模的循證醫學研究,沒有證據證實過這種治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