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調任轉公務員編制調任是公務員與公務員隊伍以外的其他從事公務人員的方式,讓不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員轉變成公務員隊伍的另一個“入口”。公務員屬于行政編制,主要從事行政事務工作,錄用、提升、辭退、辭職等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事業編制整體上參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但是在編制上不屬于公務員,兩者待遇雖然都屬于國家財政同一撥款,但是一般來說事業編制比公務員編制要低,而且晉升空間也沒有公務員好。
1、事業單位科級干部,除了參加公務員考試,如何轉公務員?
你好,準確來說,事業單位沒有“科級干部”,你應該是管理崗位,等級應該是七級(相當于正科級),或著八級(相當于副科級)。這種情況下,想要轉為公務員,又不想參加公務員考試,那就只有以下幾種形式了:一、直接調任,根據新修訂的《公務員法》與《公務員調任規定》,非參公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管理崗位、技術崗位),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四級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層次的職級。
其要滿足以下條件:1、調入中央機關、省級機關任職的,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調入市級以下機關任職的,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2、調任縣處級領導職務、縣級和鄉鎮機關鄉科級領導職務或者一級至四級調研員及其他相當層次職級的,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調任其他鄉科級領導職務的,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而且,你想調入的單位要有空著的編制與職位,再經過組織考察、黨委(黨組)開會決定,走完公示、審批、備案一系列程序后,才能正式辦理調動、任職手續,并進行公務員登記。
這是最正規的方式,但是,七級八級管理崗位想要直接調任公務員,是非常難的,非常罕見,二、先提拔、再調任。如果你能從七級管理崗位提拔為六級管理崗位(相當于副處級),并且年齡有優勢,最好不到40周歲,那樣就有機會進入組織視線,當做優秀年輕干部培養,到那個時候,你再走調任程序,就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就算不能立刻轉為副處級實職,也可以轉為四級調研員,拿到公務員身份。
三、選舉,這是目前一種比較常見的途徑,假設你是鄉鎮的事業副鎮長(管理八級),在鄉鎮換屆選舉的時候,由人大會議正式選舉成為副鎮長,這樣,你也可以進行公務員登記,從而擁有公務員身份。四、機構改革,目前,全國行政機關的改革剛剛結束,但是,事業單位的改革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比如某些地區的事業執法大隊,按照規定,必須要轉為行政執法大隊,或者參公執法大隊,
此時,原先的事業干部,有機會隨著單位改革而集體轉變身份,成為參公編制。但是,目前看來,這種可能性比較小,許多單位執行的都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原有的事業干部保留事業身份,只有新進的干部才是參公身份,不過,十多年前這種操作比較多,我妻子的單位同事,很多就是這樣變成了參公編制。所以不要放棄希望,部分地區依然有這樣的口徑存在,主要取決于當地的政策,
2、事業編制怎么才能直接轉成公務員?
我講幾個案例吧事業編制想轉成公務員,首先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成長為副科級領導。要成為副科級領導得區分什么地方:在縣處級以上單位,成為副科級相對輕松,只要本單位一把手任命向組織部報備即可,比如市電視臺,他們的主任就是科級領導。,但在縣里就比較難,比如縣電視臺只有電視臺正副職才是科級干部,得常委會通過任命,要提名最起碼得有說得上話的常委。
要想進步就得在這方面努力,想在局里通過局長當上副科級是相當困難的,同時還要多跟組織部聯系,緊盯空出來的位置,如果關系不硬的那些冷門的位置也行,只要當了副科級就成了領導,就有了更多可操作的空間。然后就是轉公務員了,還是說縣城吧,目前比較好轉的就是紀委監委的派駐組專員,雖然是專員可卻是響當當的副科級實職干部,是我們當地事業副科轉身份的熱門選項。
3、事業編制怎么轉公務員編制?
公務員屬于行政編制,主要從事行政事務工作,錄用、提升、辭退、辭職等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事業編制整體上參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但是在編制上不屬于公務員,兩者待遇雖然都屬于國家財政同一撥款,但是一般來說事業編制比公務員編制要低,而且晉升空間也沒有公務員好,所以事業單位沒有公務員受到大家的青睞,如果你現在是事業編制,那么你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轉公務員編制:1.通過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和省級公務員考試每年12月份會有統一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在來年三月份左右,每個省會相繼發出各省的公務員招聘公告,國考相對于省考,報考職位選擇比較廣泛,而且兩個考試題型基本相同,所以很多人兩個考試一起準備,現考國考,再考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