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上海 > 靜安區 > 雜文,雜文是什么意思 雜文解釋

雜文,雜文是什么意思 雜文解釋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2-25 02:16:19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雜文是什么意思 雜文解釋

1、雜文是一種直接、迅速反映社會事變或動向的文藝性論文。特點是“雜而有文”,短小、鋒利、雋永,富于文藝工作者色彩和詩的語言,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在劇烈的社會斗爭中,雜文是戰斗的利器。 2、雜文的專業媒體主要有:當前以雜文命名的報刊主要有河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雜文報》與《雜文月刊》,由吉林省新聞出版局主辦的《雜文選刊》和共青團山西省委主辦的《法制博覽·經典雜文》。另外《三晉都市報》、《人民日報》等報刊都開有《雜文》專版。

雜文是什么意思 雜文解釋

2,雜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點

雜體文章。狹義的雜文指現代散文中以議論和批評為主而又具有文學意味的一種文體。是隨感錄、短評、雜說、閑話、漫談、諷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識小品、文藝政論等文體的總稱。雜文以廣泛的社會批評、文明批評為基本內容,帶有強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啟蒙色彩。在藝術上普遍追求說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較鮮明的諷刺、幽默的喜劇色彩和機智、論辯的哲理品格,有著警世、審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雜文是文藝性的論文,它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戰斗性與愉悅性的和諧統一。雜文具有戰斗性,對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攻守的手足”;雜文又有愉悅性,它使讀者在笑聲中愉快地和那些舊事物告別,獲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悅性伴隨戰斗性而生。  第二,論辯性與形象性的有機結合。雜文的本質是論辯的,它有“論”的色彩。它以邏輯力量制服論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論是非,辨正誤,揭示真理。然而,雜文的論辯是形象性的論辯。雜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錮弊常取類型”。它雖然寫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卻是可知可感的;把它們合起來讀,不僅某一形象更加鮮明,而且可以從中看出“時代的眉目”。  第三,幽默、諷刺與文采的巧妙運用。幽默,是通過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訛和不合情理之處。諷刺,是以含蓄的語言或夸張的手法,譏刺、嘲諷落后、黑暗的人或事。雜文筆法,就是以諷刺、幽默為主的筆法。雜文語言還要有文采,精練、別致,往往莊諧并用,駢散結合,妙趣橫生,令人叫絕。  此外,雜文還有一個特征:短小精悍。  鑒賞雜文,首先要把握雜文的文體特點,從雜文的特點出發,容易理解、欣賞雜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雜文本質上是說理的,可以運用邏輯思維去閱讀雜文;雜文又是形象地說理的,因此又要運用形象思維去閱讀雜文。欣賞雜文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選材立意的“大”與“小”,大中取小,小中見大;藝術構思的“虛”(講道理)和“實”(舉實例),以虛統實,以實帶虛;行文布局的“開”與“合”,合而能開,開而善合;語言文字的“莊”與“諧”,莊而能諧,莊諧并作。一般來說,鑒賞雜文,要熟悉雜文的時代背景。然而,優秀的雜文,它所概括出來的社會“類型”具有超越時代的普遍意義;在這個意義上,讀者不熟悉時代背景,也可以把握雜文的實質性內容。怎樣寫雜文   雜談,雜論,隨筆,札記一類文章通稱之雜文.這類文章大都是"有感而發",對社會生活,民情風俗,日常工作,動態事件等或揭微顯隱,針砭時弊,或揚清激濁,謳歌新風.因一般采用議論的表達方式,體裁上歸入雜文一類.雜感文章有如下一些特點:⑴,雜感的內容有很強的針對性.雜感一般是貼近生活,"有感而發", 針對性就在這"有感"之中.雜感怎么寫 是冷嘲熱諷,還是熱情歌頌;是金剛怒目,還是和顏悅色,這都取決于雜感的針對性.所以雜感一般都是短小精悍,一刀一槍,一招一式,對準目標,富有戰斗力;絕不無病呻吟,無的放矢.⑵,雜感的寫法一般是"由實論虛,以小見大".所謂"實"就是寫的對象很具體,常常是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一首詩,一種現象,一段傳說等等."論虛"就是善于從這些看似平凡的材料中見出奇崛,看似普通的材料中見出深刻.所謂"小"就是取材往往只是事件中的一個點或一個側面."見大"就是從"一滴水里看世界",揭示出隱藏在素材中的意義來.⑶,雜感的語言富有文采.雜感的語言有的幽默潑辣,有的明白曉暢,有的恬淡明麗,有的含蓄凝煉,都是極富文采的.這是雜感文章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寫雜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寫雜感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諷刺要分清對象.雜感常要用諷刺,但并不是對任何人或事都要諷刺.對假,惡,丑需要諷刺,需要無情地鞭撻,辛辣地嘲諷,嘻笑怒罵,皆成文章;對真,善,美則要熱情地謳歌,即使批評,也是與人為善,"道是無情卻有情".②取材要貼近生活.雜感具有很強的現實感,它往往是對身邊發生的事情立即作出反響.所以生活中的偶然現象,遠離生活的奇聞軼事,缺乏普遍意義的個人言行都不應是雜感的取材對象.③內容要有深度廣度.所謂深度,就是立意要新,開掘要深.所謂廣度,就是涉及面要廣,也就是雜文要"雜",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讀書,積累要豐富,知識要廣博.

雜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點

3,什么是雜文

  雜文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  雜文概念的種種界定及歸屬  雜文的概念及其歸屬眾說紛紜,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屬于文學中的散文類。這類分法占絕大多數。如  (1)《文學概論自學輔導》(第135頁)[1]把文學作品分為小說、詩、散文、戲劇四類,則明確把雜文歸到散文。摘錄如下:  “雜文:文藝性的論文,屬于散文的一種,以抒情與政論相結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變和人們思想感情為特點,熔邏輯力量與戰斗激情于一體,把精辟論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鋒利見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銳的戰斗性和充分的藝術說服力。在中國文學史上,歷代許多具有進步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雜文作品。在現代,由于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實踐,雜文成為揭露敵人、打擊敵人的極為犀利的投槍和匕首,也是批評人民內部不良傾向的武器。雜文主要用于諷刺和暴露,亦可用來贊頌新思想、新品格、新風貌。”  (2)《20世紀中國雜文史》[2](第5頁):  “雜文是以議論和批評為主的雜體文學散文;雜文以廣泛的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為主要內容,一般以假惡丑的揭露和批判來肯定和贊美真善美;雜文格式筆法豐富多樣,短小靈活,藝術上要求議論和批評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較鮮明的諷刺和幽默的喜劇色彩。”  (3)《新華詞典·2001年修訂版》[3]:  “雜文,散文的一種,是以議論為主,夾以敘事、抒情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鋒利見長,樣式較多,如隨筆、雜感、雜談、筆記等。”  (4)《辭海》[4]:  “雜文,散文的一種,是隨感式的雜體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潑、犀利為其特點。內容無所不包,格式豐富多樣,有雜感、雜談、短評、隨筆、札記等。中國自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這類文章。“五四”以后,經魯迅等人努力,成為一種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或表現作者思想觀點的文藝性論文,它以思想性、論戰性見長;藝術上言辭機警、行文情感飽滿,常借助形象比喻來議論人或事,有強烈的震撼力。”  (5)《現代漢語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5]:  “雜文,現代散文的一種,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偏重議論,也可以敘事。”  2、屬于文學類,但不屬于散文。如:  (1)《中國雜文史》[6](第8頁):  “雜文,是和小說、戲劇、詩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學大雅之堂的一種文學樣式。可以說是一種邊緣文學。”  (2)劉錫慶《藝術散文:當代散文走向的審美規范》[7]:  “報告文學、史傳文學和雜文、隨筆,應從散文母體中分離出去,自立門戶予以獨立。新的文學分類可采用十分法:詩歌;小說;戲劇文學;影視文學;報告文學;史傳文學;雜文、隨筆;藝術散文;民族、民間文學;兒童文學。”  (3)著名雜文編輯兼評論家劉成信的《雜文是什么》[8]:“簡言之,(雜文)具有藝術性的短篇批判、諷剌文學作品,但又不是小說、散文。”  3、屬于“交叉型”文學體裁。  (1)《文學概論》[9]把雜文和報告文學都歸于“交叉”型文學,亦稱“邊緣”型文學體裁,即具有文學屬性,又具有非文學屬性。(見P86、P87)  “雜文是一種既有政論的性質,又有文學的特點的交叉型文學樣式。”  4、屬于“文藝性議論文”  (1)《現代漢語規范詞典》[10]對“雜文”定義如下:  “雜文,以議論為主,夾以敘事、抒情的文藝性議論文,特點是能迅速反映社會問題,生動活潑、富于戰斗性。”  對雜文概念的種種界定,雖在內容上眾說紛紜,各有側重,但有關雜文的歸屬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認為雜文歸類于文學體裁,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雜文具有文藝性或文學性!導致教育領域也是把這一觀點灌輸給學生,導致全社會都接受這一雜文概念而產生許多錯誤認識與混亂發生。  雜文的本質特征  雜文主要是通過“說理”來表達作者的思想觀點的,亦即通過“說理”達到社會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作者就某一(類)事物、或思想觀點意識形態、或某人物言行、或某類客觀存在(如社會制度、政治秩序等)進行剖析,闡明自己的愛、憎、贊同、反對、評價等觀點看法,并解釋這種觀點看法的原因和后果。“說理”是雜文的目標和過程。  以下我們來分析一下雜文是如何“說理”的  (1)雜文的常用說理方法  ① 演繹法:即用作者的思想觀點(當然必要時還要解釋觀點的來源、理由等)去評判、分析事件、某人物的言行、思想意識形態、及存在的各種體制秩序等,從而得出某一獨特的觀點與看法。  例如:徐懷謙《盛世下的沉思》[17],作者用這樣一個標準(“真正的盛世不僅僅有經濟發達、民生殷實這樣的經濟指標,而且應有一個人文指標,即是否允許每個公民能葆有自己的個性,允許他們發出自己的聲音。”)去衡量歷史稱為盛世的時代(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因而得出除了唐代外,其它時代都不能稱為盛世,特別推論出:對于今天的“盛世”更應借鑒這一觀點。同樣的還有束學山《“要是國家背叛了她的人民呢”》[18]等。  ② 層推法:由所發生、所存在的事件生發開來,提出疑問,首先作了較淺的、表面的、大多數人認為的答案,隨后又對這個答案產生疑問或質疑,于是再作進一步深入的剖析,這樣引導讀者深入到問題的根源和實質。如層層剝筍殼一樣,最后把核心昭示讀者。  例如:章明《由趙薇談到我國歷史教科書》[19],首先借群眾對趙薇(穿日本軍旗)的道歉(“自己很不了解那段歷史”)的懷疑:電影學院大學生對侵華和抗日戰爭一無所知嗎?然后經分析作了肯定的回答,為何如此呢?終于歸結到我們中學的歷史教科書重點不是如實記載日寇的侵略暴行和我國軍民的英勇抵抗,而是著重論證國內兩黨派誰積極誰消極,誰打得多誰打得少,這樣當然難以使孩子收到理應收到的教育效果。同樣的還有劉興雨《岳飛死因探微》[20]等。  ③ 歸納法:通過對某一類多個事件或同一事件的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出其共同的原因或結果,得出一個新的觀點,  例如:胡彬《悲劇的根源》[21],對“11·24”大舜號船煙臺海難的全過程的各個方面(如:媒體報道、路過的商船、海事局收到求救后的行動、救援行動、事后處理等)分別進行揭露剖析,昭示給世人一個共同的特點:漠視生命、冷酷、麻木!于是作者得出這樣一個結論:280個生命是被遍布社會的麻木、冷酷、病態機制所葬送的,因而作者找到了悲劇的根源。同樣,張雨生《腐敗與體制》(在國企改革中:賣、資產重組、產權改革、股份化、抓大放小、盤活國有資產等等每一種改革,都有一個特點:以嚴重的資產流失作代價)[22]  ④ 對比法:望文生意,也即是通過兩者(或多者)的比較,發現它們的差異,然后對這種差異及成因進行分析評議。有以外國同本國的比較;新的材料學說與舊的材料學說比較;相似的問題,不同的處理方式的比較等等。  例如:張心陽《美國人的英雄觀》[23],以美國人那種人性化的英雄觀,審視并批判了國人長期以來的那種獻身的、壯烈的、無我的、英雄觀。  又如:馮偉《拿破侖如是說》[24],王得后《“傷人乎不問馬”》[25]  以上的方法,在雜文創作中常是兩種或多種綜合使用的,這些方法是雜文創作中較常見的方法。不可置疑,雜文亦存在其它一些特殊的說理方法:例如:用一些蘊含了特別的“理”的特別形象來說理(下文提到)等等。  (2)一些雜文中的形象分析  雜文有沒有形象呢?有一些雜文是有形象的,但雜文中的形象主要是為“說理”服務的,以增強生動、活潑、幽默等風格,是為增強說服力服務的。  ① 借形象。  一些雜文的“形象”是借助于已有的文學形象或歷史人物形象甚至動物等形象來進行說理的,如:《未莊一民致戴安娜王儲妃》[26],以魯迅曾塑造過的小說人物——阿Q,寫信給英國王妃,表現兩國不同的官民關系。又如張峰《黑貓縱鼠》[27],借貓、鼠之形象實諷當今我們社會的現狀。  ② 一般是較概括、較粗略、不完整、不太細致的形象。  也就是說,不可能與文學作品中的形象相提并論。例如李昌平《孫志剛替我而死》[28],里面有一段作者目睹一次北京警察街頭攔人、查證、捉無證民工上車的過程描寫,用了不足300字,所以,與其說是描寫,不如說是簡明的目擊記錄或新聞報道更恰當。對于文學來說,這算不上成功的形象塑造、情節描寫,然而對于雜文來說,卻是普遍得很。  雜文是為了說理而進行形象塑造的。雜文一般篇幅較小,而且要說明道理,完成社會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因此不可能進行細致的人物外貌、對話、動作、心理等描寫去塑造人物形象,也不可能設計各種矛盾沖突、波瀾起伏的情節,也很難去進行環境描寫、意境的營造等。所以,一般地,雜文中的形象一般是較概括、較粗略的。  ③ 用一些蘊含了特別的“理”的特別形象來說理。  有沒有不用說理,只用形象來寫的雜文呢?答:有!這類雜文必須有一個條件,就是這個形象所蘊含的道理是眾所周知的,不需要去說的,也就是說觀點不但沒有了創新,而且隱藏于形象之中,極其“曲筆”。一般地,這類雜文成功的例子仍不太多。  如:王大海《白頭宮女說玄宗》[29],作者因看了一篇一個女文工團員寫的回憶錄《和中央首長跳舞的日子》后,(她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調到首都執行“重大政治任務”——陪中央首長跳舞,過著精神和物質都很豐富的生活)產生聯想:聯想延安王實味因抨擊抗戰艱苦歲月里的夜夜笙歌、舞回金蓮步,因而被槍決;聯想在她個人“精神和物質都很豐富”的時代,遍地餓殍數以百萬計;聯想唐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莫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文章就象電影中的一個個畫面呈現出來。它作為雜文的最大成功在于敢于展現獨具震憾力的“畫面”(形象),并運用這些“畫面”所蘊含的深刻又被世人所理解的思想武器,矛頭直刺五、六十年代的中央首長(很多現在還活著),揭露首長官員的腐敗以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強烈階級反差,使文章有了極其尖銳的力度。不可否認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用特殊形象來說理的成功雜文。  (3)造成一些雜文干巴巴的真正原因  有人批評:“有些說理雜文干巴巴,原因在于作品缺乏文學性(即形象性)。”是耶?非耶?其實造成雜文干巴巴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有深刻的思想以及理論基礎。二是沒有掌握好說理的規律和技巧(包括邏輯論理能力和運用“形象”說理的技巧)。相反,很多作品注重了文學性,卻通篇在寫小說講故事,卻無法把道理闡明深刻,淡化了批判的力度。例如劉征的《妙語錄音》、《莊周買水》[30]就有這種傾向。  (4)雜文亦不全屬于政論語體或議論文體  ① 政論語體的概念及其特點[31]:  書面語體分成: 事務語體、科技語體、政論語體、文藝語體。  政論語體又叫宣傳鼓動語體,它通過對社會政治生活領域的各種問題的論述,向群眾進行宣傳和動員。政論語體包括社論、時評、宣言、短評等。  政論語體的特點:  a、由于在闡述各種問題時要求具體的分析、系統的論述、嚴謹的論證、訴諸讀者的理性思維,所以它必須有很強的邏輯性。  b、為了達到宣傳鼓動的目的,往往要使用形象生動或幽默諷刺的言語表達形式,比喻、排比、用典、反問、反語、對偶等修辭手法常被采用。  c、在詞語選用上,除大量書面語詞外,間或也運用一些生動的口語詞、古語詞。大量使用政治術語和專業術語。  ② 議論文的概念及其特點[32]:  凡發揮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的意見,以及辯論事物之利害得失、使人承認為目的的文字,稱為議論文。議論文是在陳述辯駁意見,提出自己主張,使讀者信服。  議論文的結構要求嚴整,立論、證明、結論三部分明確,論點、論據、論證過程缺一不可。  ③ 有些雜文不符合政論語體和議論文的概念及其特點  從現時大量的雜文來看,應該說,大部分的雜文是符合政論語體和議論文的性質特點的,是屬于政論語體或議論文體;但仍有部分的雜文不符合政論語體和議論文的性質特點的,不屬于政論語體或議論文體。  例如:  以會議紀要形式:陳巧林《禁白酒研討會紀要》(1996年第5期《雜文選刊》)  以問答形式:魏明倫《小鬼補白》(1997年第7期《雜文選刊》)  以荒誕故事形式:曾穎《死神的賬單》(2001年第7期《雜文選刊》)  以故事新編形式:張峰《鐵杵磨針新傳》(2004年第9期《雜文選刊》上)  以改寫報道的形式:朱健國《改寫葉喬波》(1998年第1期《雜文選刊》)  以書信形式:賈平凹《辭宴書》(1998年第4期《雜文選刊》)  以對偶對仗形式:蘇中杰《新編〈聲律啟蒙〉》(2000年第2期《雜文選刊》)  以擬人童話形式:四毛《一張百元鈔的一生》(1999年第8期《雜文選刊》)  以手冊條文形式:陳章《新編〈干部手冊〉》(2000年第5期《雜文選刊》)  以小學生造句作業形式:葉大春《但是歌》(2000年第10期《雜文選刊》)  以年譜并加注形式:黃一龍《評注“成克杰年譜”大綱》(2001年第2期《雜文選刊》)  以哲理名言形式:王大海《思想的落葉》(2001年第4期《雜文選刊》)  以醫院診斷報告形式:蘇中杰《患者吳良知先生的就診報告》(2001年第7期《雜文選刊》)  以新聞稿形式:張心陽《替跟班兒記者寫篇稿》(2002年第1期《雜文選刊》)  以日記形式:燕趙客《樂和日記》(2004年第9期《雜文選刊》上)  以說明文中簡介的形式:牟丕志《人科動物簡介》(2004年第9期《雜文選刊》上)  以文學小論文的形式:李方《假如梁山泊沒受招安》(2003年第2期《雜文選刊》)  以及前面提到的王大海的《白頭宮女說玄宗》,通篇都沒有一句議論,只有一幅幅畫面。  …………  夠了!足以看到雜文的形式特點已超出政論語體或議論文體形式特點的范圍,連手冊、年譜、醫院診斷報告等形式都可被雜文采用了,并且不一定都具備嚴密的邏輯性。  由此可見,認為雜文屬于政論語體或議論文體的說法是不全面的并難以立得穩腳的。  所以,雜文也不屬于政論語體或議論文體。總之,雜文就是“雜”,根本不能歸到某一類文體中,只能歸于文章類。  (5)現今雜文與歷史上的諷諫、諫諍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雖然現今雜文與歷史上的諷諫、諫諍有些方面有相似之處,但歷史上的諷諫、諫諍是在封建等級制度下孕育的,體現的正是封建等級制度下“忠”、“義”文化。  而現今我們所言的雜文,是在現代民主、民本、人權以及權力必須接受約束、監督等的現代西方文化中產生和發展的。因此,我不同意吳興人《中國雜文史》中認為的:雜文源自古代的諸子百家們的諷諫、諫諍學說,并一直發展到魯迅集大成。我認為雜文應源自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的雜文。它們是兩種不同文化的體現,有著不同和功能和作用,這是它們本質的區別。

什么是雜文

文章TAG:雜文是什么什么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尉犁县| 静乐县| 宜丰县| 通州市| 阿拉善左旗| 会理县| 双桥区| 武城县| 枣庄市| 鄄城县| 忻州市| 深州市| 宝兴县| 汪清县| 枣庄市| 如皋市| 蒲江县| 盘山县| 阿勒泰市| 永兴县| 固阳县| 高安市| 山东省| 柏乡县| 安化县| 西畴县| 育儿| 望江县| 阳信县| 罗源县| 上蔡县| 铜梁县| 施秉县| 鹰潭市| 浙江省| 通榆县| 兴隆县| 梁平县| 丰台区|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