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從荊州打孫權是順流而下,也是非常容易,等于荊州是孫權的命門。但荊州并不是必需的,得到荊州,是有一個根據地,然后去奪益州,益州才是劉備最需要的地方,是一塊可以稱霸的地方,如此形勢,奪取荊州也就成為了孫權的必然追求,雙方對荊州的爭奪,是必然要再次爆發的。
1、《三國演義》劉備向孫權借荊州不還是真的嗎,荊州到底是歸誰的?
三國演義載。蜀漢長坂坡戰敗已無領土,借住在江夏劉奇處,如果曹操追來,死無葬身之地,劉備與諸葛亮商量,決定聯吳抗曹。由諸葛亮去東吳游說起兵共同抗曹,火燒赤壁的勝利,其實劉備只出了一張嘴,戰略物資一毛末拔,東吳出兵,出錢糧。勝利果實應該都是東吳,可是當時在魏,吳大戰時,劉備坐山觀虎斗,直到曹操大敗出逃的時候。
劉備‘下山’接收勝利果實,將荊,襄二郡派兵占領,在東吳開始接收曹地時,荊,襄城頭上已經插起了蜀漢旗號。赤壁勝利東吳基本上沒有得到什么,因此東吳要向西蜀討還荊州。劉備理缺詞窮,只能同魯肅說借(魯肅與諸葛是當時策劃赤壁大戰的當事人),等江夏劉奇死后,有了居住地再還,孫權聽說不滿,劉奇正在壯年怎會即死,魯肅說劉奇有病,眼看死在眼前。
不久劉奇真死了,魯肅再討荊州,劉備裝窄只哭不言,魯肅好人拿劉備沒法,諸葛亮出來勸場,說再等一段時間,讓劉備打下西蜀再還荊州。魯肅沒法只好回吳,劉備入蜀,攻克益州后,魯肅三次討荊州,這次劉備的答復口氣強硬了。不像前二次乞求,說魯大夫你三翻二次討荊州,曹操赤壁失敗,沒有我們諸葛軍師借東風,怎么能完成火燒赤壁,曹不敗那來荊州。
荊州是趙子龍打下來的,這次劉備的話已經說到了底,以后再也沒有討過。東吳沒有要還荊州,孫權有心不甘,與文武商量怎辦,才想出個美人計,滿國太把孫尚香(孫權之妹),招贅劉備為胥,借此傷失劉備國事,收回荊州,給果弄假成真,美人計失敗。接著搶回孫尚香,讓劉備要妻,請拿荊州來換,劉備失妻不理會,此計又失敗,再此設計請關云長赴會,打算在宴會上殺云長,關云長有名的單刀赴會,來去自如,又沒成功。
2、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為界,瓜分荊州是不是解決了借荊州的問題?
建安二十年發生的湘水之爭,是孫劉聯盟歷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個事件表明,孫劉兩家在荊州問題上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必須要兵戎相見了。這個事件雖然在雙方內部主和派的努力下,以湘水為界分割荊州,重結盟好而告一段落,但是,這個事件并沒有徹底解決雙方的爭端,并被后來的荊州之戰埋下了隱患。一、湘水之爭的經過,建安十九年,劉備經過長期的征戰,終于平定了益州。
但是,劉備的這個行動讓孫權十分不滿,因為在赤壁之戰后,孫權的東吳長期沒有得到發展,反倒是劉備陣營的勢力發展迅速,隱隱有超越東吳的勢頭。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東吳的犧牲之上的,在赤壁之戰后,東吳奪取了至關重要的江陵,控制了荊州的南郡。而劉備則轉而南下,奪取了荊州在江南的四郡,在整個荊州中,曹操控制了荊州北部的南陽郡,孫權控制了江夏和南郡,劉備控制了長沙、桂陽、零陵、武陵。
劉備先是躲在東吳的身后發展實力,然后以控制的地區不足以供養部下,向孫權借得了南郡,這樣,劉備就控制了荊州五個郡,成為赤壁之戰后最大的贏家。孫權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不斷在淮南發動攻勢,但是都沒有得手,于是,孫權和周瑜把目光轉向了益州。可是劉備得知消息后,對孫權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說什么劉璋是自己的宗族,自己不忍看到自己的宗族被滅。
還說什么孫權一定要攻打益州,自己就要披發入山,不問世事,在劉備的反對下,再加上周瑜病逝,孫權放棄了攻打益州的企圖。誰知道一轉眼,劉備卻搶先攻下了益州,孫權在得知消息后,氣得破口大罵,說劉備是猾虜,乃欺詐如此!于是認為自己受到了劉備欺騙的孫權,向劉備提出了索回荊州的要求,劉備回復說,等得到了涼州,再歸還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