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似乎天生就不是當大一統王朝首都的命,朱元璋死了沒多少年,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然后奪得了侄子朱允文的天下,把南京稱之為留都,又把首都定到北京去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在石頭城建起了金陵邑,南京就在歷史上有了一個,最為人所熟知也最古老的名字之一,金陵。
1、南京紫禁城存在了幾百年,里面有人住嗎?是哪些人?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毫無疑問的,明清時的南京紫禁城肯定是有人住的,雖然第三代皇帝將都城由南京遷到了北京,可毫無疑問的,南京皇宮也不能空著。而且這座宮殿可是相當巨大,其占地面積超過101.25萬平方米,如此碩大,空著豈不浪費?!日常維護,打掃的宮女太監是不是得要呢!在資料里我們可以看到,朱棣當年雖然遷都到了北京,但在南京設立南直隸,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
那么,哪些人會被“留”在南京皇宮呢?當初朱棣遷都后,南京皇宮依然保留,而且“行政系統”也和原來一樣,比如禮部、戶部這些機構都有,只是這些“公務員”們沒啥實權罷了。在小君看來,當時在南京皇宮的這些公務員有點像退休養老的感覺,同時,在明朱棣時,明仁宗朱高熾還曾經作為太子在南京監國,住了好長一段時間。清朝時,南京皇宮被當做了清軍的駐防城,只允許八旗武裝駐守,民間俗稱“滿城”,
太平天國時期,明皇宮遭到大規模破壞,為了建天王府,曾將皇宮中大量木料石料拆毀。如今的明皇宮只剩下遺址,小君偶爾還會看見有老年人在這里跳跳廣場舞,儼然成了人民的樂園,不知道朱元璋泉下有知,是高興呢還是氣憤?這座皇城作為北京紫禁城的“大哥”,卻在風雨飄搖中傷痕累累,面目全非,哎,如果它還“活著”,一定是比北京紫禁城更雄偉的皇城,
2、歷史上,南京經歷了幾次改名?為什么要改名?
南京號稱中國歷史上改名最為任性和最為頻繁的城市。一共改了26次名字,南京改名的故事其實就是中國歷史“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過程!由于南京自古以來就被譽為龍興之地,號稱是六朝朝古都,但是這里所建立的朝代一般都比較短命,所以來個朝代改個名,一不高興就改名,使得南經多次經歷改名的命運,可以說是歷史之最。
南京不像西安一樣是大一統王朝喜歡定都的地方,而是偏安之國,愿意在此安居樂業的居所,南京大概起源于3000年前的秦淮河流域的原始聚落,這里被稱為湖熟文化之鄉,在早期的一些原始聚落的基礎上才逐漸逐漸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公元前571年,這里叫做棠邑,就是南京最開始的名字,屬于楚國的地盤,距今已經將近2589年的歷史,
然后吳王夫差,為了建造武器,就在南京城西的小土山,建了一座城,叫冶城,后來越國滅吳,又在中華門附近建了一座城,叫做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在石頭城建起了金陵邑,南京就在歷史上有了一個,最為人所熟知也最古老的名字之一,金陵,到了大一統時代的秦朝,因為有算命的跟秦始皇講,南京地區虎踞龍盤,頗有帝王氣象,秦始皇覺得,不能讓這里的王氣積聚,于是就早斷了方山地脈,讓淮水流貫金陵與長江匯合,來解除南京地區的王氣。
并且還給南京又改了一個比較土的名字,叫做秣陵,從金陵到秣陵,一字之差,卻顯示出秦始皇對它的意見頗大,就這樣,經歷了短暫的秦王朝,到了漢朝600年,此地由于在大一統時代,所以一直不受重視,一直秣陵不改。而且在漢朝時期,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沒有偏安的時代,自然輪不到這里進行開發,所以天下有長安,有洛陽,沒有南京的事,
東漢末年,天下戰亂紛紛,尤其以地方軍閥割據和農民起義不斷,加上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中原地區一直受到了戰火的摧殘,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而由于當時東吳地區,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戰亂較少,于是自東漢末年就開始了浩浩殤殤的向南大遷移,也是后來歷史上著名的,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開端,南京的起勢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富,在偏安的時代中,金陵或者叫南京,就成為了重要的割據勢力必爭之地,它背靠長江天塹,真有虎踞龍盤之鐘山,在偏安的雄主統治者眼中,這是圖謀天下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