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捕到一只品種好蟈蟈的,要賣幾百元錢,一般的也賣十到幾十元不白天,專有外地的客商來收購,外運外銷的,也有就地開斗蟈蟈場子的,帶有一定賭的性質。從體色來分類,有翠蟈蟈,山青蟈蟈,黑鐵蟈蟈,草白蟈蟈,異色蟈蟈,紅褐蟈蟈,黃金蟈蟈,藍綠蟈蟈,五色蟈蟈,白蟈蟈…等。
1、開封有鳥市嘛?
汴京開封是一個千年古城,生活節奏緩慢,最能體現開封市民生活習性的無外乎各種市集,如狗市,花市,貓市等,鳥市對于開封人來說也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追溯汴京鳥市的歷史,在北宋《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近年來的鳥市主要集中在汴京公園西側城墻處,是開封市一個獨特的景觀。開封汴京公園古城墻腳下,每逢周日人們帶著自己精心飼養的各種鳥從四面八方趕來,相互交流,
2、山東什么地方有蟈蟈?
面對“山東什么地方蟈蟈?”的問題,我談一點看法。據說: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轄屬的西北幾個鄉鎮盛產蟈蟈,每年這個季節,晚上村民們都挑著馬燈或帶著手電去莊稼地里捕蟈蟈,有幸捕到一只品種好蟈蟈的,要賣幾百元錢,一般的也賣十到幾十元不白天,專有外地的客商來收購,外運外銷的,也有就地開斗蟈蟈場子的,帶有一定賭的性質。
3、怎么樣買蟈蟈?想買幾個蟈蟈?
中國人歷來視蟈蟈為寵物,宋代已經有養蟈蟈玩的記載,明代從宮廷到民間已經較為普遍,到清朝末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蟈蟈熱潮,從體色來分類,有翠蟈蟈,山青蟈蟈,黑鐵蟈蟈,草白蟈蟈,異色蟈蟈,紅褐蟈蟈,黃金蟈蟈,藍綠蟈蟈,五色蟈蟈,白蟈蟈…等。以鳴聲洪亮,外形個大,須長,翅闊者,為上品,喜歡它的人多用匣,缸,罐,籠等飼養,視之為寶貝。
特別是在秋熱之夜,把蟈蟈置于窗前或陽臺,讓其通宵達旦鳴叫,給喧鬧繁忙,生活壓力大的都市生活,帶來一絲鄉土氣息,入冬后,在寒冷,寂寞的冬夜,能聽到蟈蟈的朗朗叫聲,更是別有一番情趣。蟈蟈,故鄉人又叫它:咬怪,在我國分布很廣,與蟋蟀,油葫蘆,并稱為三大鳴蟲,現在買蟈蟈的話可以去寵物市場看下,上品蟈蟈喜歡獨居,買一只就可以了。
故鄉淄博,地處魯中山區,70年代,盛產蟈蟈上品“愣頭青”,農閑時節,有不少人去深山里捉來,拿到城里集市上換錢補貼家用,品相好的一到兩元,次之三毛五毛。前些年大開發,這些東西越來越少了,好在,現如今習主席號召大家:青山綠水共建美好家園,這些自然的東西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態,蟈蟈的叫聲比以往更加的洪亮清脆,仿佛在為這個美好的時代鳴奏,喝彩,
捉蟈蟈,是我們那個年代,每個孩子的最快樂的事,沒有不喜歡捉蟈蟈的孩子,現在回想起來,都是一種享受,比現在孩子們整天電腦打游戲,強多了。時光回到70年代的那個初秋入秋后,是捉蟈蟈的好時候,廣茂的魯中山區,繁衍著優質的蟈蟈上品“愣頭青”。孩子們都興高采烈的,上山去捉來,比較,“他的個頭大,他的顏色好,他的叫聲高”大家玩著,鬧著,爭吵著,嘰嘰喳喳好像一群麻雀在唱歌,
我雖書讀的好。可捉蟈蟈這件事卻遠遠不及,書讀的差的發小,他叫崔來福,和我最鐵,小名:狗子,哈哈,現在可不敢這么叫他了,書讀的雖然不濟,可頗有些能力,在我們老家那一代是,遠近聞名的企業家,身價早已過億,搞旅游開發山莊,度假景區,開陶瓷顏料公司等,產業眾多。每次回故鄉省親,他自是盛情款待,發小之情,無話不談,
談到憾處,微有醉意,他拉著我的手:“龍博,你叫我一聲小名”龍博是我的小名,他見我愣了,掏了我一拳繼續道“叫小名親”。我環顧四周,全是發小,哈哈大笑道“狗子”,哈哈,哈哈眾人皆大笑,彼此全以小名相稱,好不熱鬧,“龍博,你記得小時候,你不怎么會捉咬怪,我幫你捉咬怪的事嗎?”狗子紅紅的臉泛著油光,他醉了!“怎么不記得呢,不可能忘懷的”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那個年代清早,炊煙裊裊,太陽才爬出了一半,狗子帶著我,踏著滿是露水的青草,直奔山上去捉蟈蟈,一路無話,很快我們進了山,在草叢中他總是能發現蟈蟈并能輕松的抓住它,哈哈,我就比較呆板些,總也發現不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只,急忙伸手去捉,誰料想那物,比我的手快,早已一縱身,無影無蹤了我急的滿頭大汗,漲紅了臉,狗子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說,“別急,你跟在我后面,看我怎么捉”我悻悻的只得跟在他身后,繼續往前找尋突然狗子停下腳步,朝我做了一個禁聲的動作,反手又指了指前面的樹枝,我尋著他手指,望去,“愣頭青,體形夠大,翠綠,翅闊,是上品”我心里暗自高興,突然愣頭青叫了兩下,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它發現我們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