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機構改革,鄉鎮七站八所等事業單位就是重點改革任務之一,大致有幾個特點。衛監局是事業單位,黨政機構改革要求,不能再設立“事業局”,事業單位也不再承擔行政職能,黨政機構改革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卻只進行了一小半,各地進展還不相同。
1、開發區的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會怎么改?
全國各地各類開發區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是個不完全建制的機構,內設機構,直屬機構“五花八門”,全國沒有一個是統一的。確實,開發區好多單位都是事業單位承擔行政職能,事業編制占比應該最多,所以,關心的人會很多,開發區這一特殊存在,改革肯定會是最后才開始的,其他單位都結束了,可能才會懂到開發區,機構改革大方向不會變,該行政的改行政,該公益的改公益,該企業的改企業。
2、人社局下屬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怎么改?
人社局下屬事業單位有勞動就業辦公室,社保局,人才交流中心,軍轉干中心,公務員中心,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勞動監察大隊,還有勞動仲裁院,其中勞動就業辦公室和人才交流中心機構合并,部分自收自支人員變成全額事業人員,已經成立社保局的,居民醫療和職工醫療的人員劃入醫保局成為直屬單位,其余成為新的社保中心人員,不在設立事業局。
3、鄉鎮事業單位會怎么改革?
鄉鎮事業單位主要集中在七站八所,七站八所主要行使的是行政或執法職責,按理應該使用行政至少是參公編制,但受編制體量限制,國家拿不出那么多行政編制設置崗位,而實際上鄉鎮對應上級部門又需要那么多人做事,地方政府不得已只能用招錄事業人員的方式解決問題,造成了行政執法崗位混編混崗普遍存在的無奈。這些年,由于職能的變化,加上人員使用的不規范,以及大量事業人員外借在編不在崗,人浮于事、空心化問題日趨突出,造成鄉鎮七站八所職能體制與現實的矛盾,改革勢在必然,
本輪機構改革,鄉鎮七站八所等事業單位就是重點改革任務之一,大致有幾個特點:一、鄉鎮七站八所將下放。為了夯實基層基礎,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各地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則放的原則,都要求把原屬縣級部門派駐鄉鎮的機構,盡可能下放鄉鎮并與有關機構進行資源整合,進一步強化鄉鎮對事業站所的管理,二、大規模歸并優化。
適應鄉鎮工作特點和便民服務需要,全面整合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職能,整合優化鄉鎮事業站所,歸并相近職能的事業機構,設立綜合性辦事機構和事業單位,統籌各類編制資源,實行扁平化和網格化管理,部分只有機構沒有人員的機構,以及職能弱化或將不存在的機構,如計生站,將被撤銷,人員歸并入綜合服務機構如社會發展事務中心統籌使用。
4、本輪市縣機構改革中,衛生和計劃生育綜合監督執法局(事業單位)如何改?
黨政機構改革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卻只進行了一小半,各地進展還不相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多地已經完成,有的地方還在觀望;行政類事業單位改革,基本上都在審批方案,年內就會完成改革,各地進展基本相同;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可能各地感覺最大的變化,是將所有的事業單位屬性的辦、局等,改成了中心,除此而外,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都安排到了明年,
衛計局在黨政機構改革后,成了衛健委或者衛健局。下設的監督執法局,是行政執法機構,承擔公共衛生、醫療衛生等監督工作,查處醫療服務市場違法行為,衛監局是事業單位,黨政機構改革要求,不能再設立“事業局”,事業單位也不再承擔行政職能,衛監局的改革是勢在必行,如何改革卻沒有指導性意見,衛監局的改革,有三種不同的發展方向:1、參公單位:行政執法改革明確“局隊合一”,目前農業農村、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市場監管五領導綜合執法隊伍已經掛牌成立,以縣區為主,以局機關名義執法,由執法大隊具體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