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洪秀全開始與好友、民辦老師馮云山一起在廣州傳教,名字就叫做。廣州人根本不相信洪秀全那些鬼話,43年,大病初愈的洪秀全再一次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秀才考試,不出意外的再次落榜,據洪秀全他在病中,恍惚之中總遇一老者,這人自稱上帝,命他在世間斬妖除魔。
洪秀全本來是廣東人,在策劃金田起義的時候,沒有在熟悉的故鄉,卻跑到了不熟悉的異鄉廣西。他一個外鄉人,是如何成功的呢?(洪秀全雕像)說起來,洪秀全的前半生真不如意,他自幼勤學好讀,被鄉人贊為神童,本以為他妥妥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沒想到到他反復考了3次,都名落孫山,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屢考不中,不光讓他深受打擊,還漸漸讓他成了鄉人調笑的對象,
畢竟都25歲的人了,還一事無成。這讓洪秀全接受不了,于是愈發舉止怪異、沉默不語,后來嚴重到臥床不起,生起了大病。據洪秀全說,他在病中,恍惚之中總遇一老者,這人自稱上帝,命他在世間斬妖除魔,病好后,洪秀全想到夢中情景,想到他在參加科考前,有人曾給他過一本《勸世良言》,于是趕緊翻出來看。他在認真地看完這本書后,頓時豁然開朗,愈發堅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他,就是上帝派來救世人的那一個,
從此,他自稱是上帝的二兒子,并創建“拜上帝教”,逢人便宣傳上帝福音,把家里孔子的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每天洗手焚香禱告必不可少。廣東是沿海城市,早在清初,就有不少傳教士從那里登陸,并開始了傳播基督教的工作。洪秀全在家鄉講得口干舌燥,最后也只成功地吸收了兩名信眾——同學馮云山和族弟洪仁玕,馮云山和洪秀全一樣,也是屢考不中。
家境貧寒,和他接觸的也多是貧苦百姓,再加上清廷腐朽,因此他一直對清廷極為不滿和憎恨。(馮云山劇照)馮云山還是個有頭腦和執行能力的人,他很快就發現了問題的根源,那就是廣東人生活富庶,且基督教早在清初便從國外涌了進來。在傳教士的努力下,廣東人一般都受過教育,見多識廣,該信教的信教,該信佛的信佛,總之,想要在這個地盤上分一杯羹,是很困難的。
于是,在馮云山的建議下,他們到了偏僻的廣西瑤山一帶發展信眾,起初,洪秀全還能吃苦,跟著馮云山到處走訪村民。但3月后,他便打起了退堂鼓,回了廣東,馮云山卻繼續留在當地發展信眾。他能吃苦,又天生和貧困百姓能打成一片,他一邊走,一邊宣傳拜上帝教,最后他走到了極為偏遠的紫荊山。紫荊山的燒炭工特別多,由于沒有土地,他們只能為別人燒炭討生活,日子非常艱辛,
再加上他們都是客家人,常常受當地漢人的欺辱,地方官府又對漢人百般偏袒,因此,他們心里都裝著仇恨的種子。馮云山了解后,大喜過望,認為這里才是宣傳拜上帝教的福地,于是扎根于勞苦大眾中,憑著他三寸不爛之舌,很快吸收了數千信眾。馮云山巧妙地結合現實的黑暗腐朽,最終成功地把他們組織起來,為后來的金田起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金田起義局部畫)3年后,洪秀全來到紫荊山。看到馮云山的革命成果,非常高興,也和馮云山一起在這里傳教,又收獲了不少信徒,不過,就在此時,馮云山被捕了。洪秀全不得不前往廣東,營救馮云山,剩下一幫信眾群龍無首,大眼瞪小眼,幸好楊秀清說他是天父下凡,才算把大家的心思穩住。隨后,馮云山被贖了出來,與洪秀全一起回到廣西,
。當時,楊秀清的把戲,早就有人告訴洪秀全和馮云山,不過,洪秀全為了把戲做全,因此認下了楊秀清這個“天父”。這樣一來,信眾愈發確信一切皆是神跡,也就愈發虔誠忠心,在洪秀全等人的帶領下,信眾們搗毀了幾座寺廟神壇。雖然遭受地主武裝的阻攔,但官府本著粉飾太平的工作態度,一直藏匿不報,也正是因為這樣一些原因,經過7年的暗中準備,金田起義終于在廣西爆發了。
2、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為何不在家鄉廣東傳教而到廣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