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版魚菜共生系統還是大規模商業魚菜共生農場,都不是把種子丟在陶粒上這么簡單,需要做好如下幾點。答主從事了六年魚菜共生,運營著一個成規模的魚菜共生農場,魚菜共生農場要想健壯發展的真正難點是銷售,因為魚菜共生這種生產模式的新穎性,吸引市民來到農場是比較容易的;2、帶領市民參觀農場,從規避抗生素、生長激素、化肥、農藥以及泡沫板安全性幾個方面講解魚菜共生系統食材的安全性;重點說明魚菜共生系統有魚在,系統是自證清白的;帶根配送食材是自溯源的。
1、哪里能學到魚菜共生技術?
前提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魚菜共生模式!魚菜共生模式很好,也可以說是生態循環模式,在種植方面可以降成本,效益高的一個模式。魚的糞便在水里分解過濾,經過循環系統讓菜的根系吸收營養成分,菜的根系可以凈化水質,達到一個可循環利用目的,葉菜之類的都合適,吸收水分比較大,生長期短而且高產品質好,用于觀光體驗等。也可以蝦菜共生,鱉、蟹等,都可以,模式是好但是懂得這方面的設施建造,合理科學的設計建造,
這個需要在溫室大棚里面從事種養結合,溫室大棚可以有效調節植物生長環境。去哪里學習這個種養模式!在山東壽光可以找到這個教學模式,具體怎么收費就不太清楚了,還有農業公司專門建設這個種養模式的,前提你需要他的設備提供你技術,一站式服務。我一個朋友是建設魚菜共生模式的,有意向建設的朋友,我可以幫你推薦給他,(請關注我,了解更多三農事情)。
2、魚菜共生系統在農村有搞頭嗎?
目前來說魚菜共生還不適合中國目前的農村,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魚菜共生技術含量比較高,因為他涉及到高密度養魚和無土栽培蔬菜,兩個比較重要的環節。技術含量更高的是將兩個環節融合在一起,達到系統的整體平衡,目前就算專業從事與菜共生系統的人員也不敢說,能100%保證系統是平衡的。而一旦系統平衡被打破,魚苗死去的話,損失將會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對于目前農村,只從事種植或者低密度養殖的農民來說,魚菜共生系統所涉及到的技術是非常高的。第二,魚菜共生需要的資金投入非常大,目前國內做得比較穩定的魚菜共生系統,最小面積是5~6畝地,5~6畝地全部是用溫室搭建起來的,注意是溫室,不是大棚。然后還有養魚的設備,種菜的設備以及水循環的設備,然后還有魚苗成本,蔬菜種子成本等,6畝地的整體造價估計不低于100萬,
所以對于目前中國農村來說,造價太高了。第三收益有限,為什么會說收益有限呢?因為魚菜共生講究的是系統平衡,所以他不敢采取極限的高密度養殖和極限的無土栽培方式來進行生產,這就導致了,他是一個折中的生產產出系統。他中間能節省的成本,主要還是蔬菜種植過程中的肥料成本,而蔬菜的肥料成本在無土栽培中,不算特別高,是可以用極限的無土栽培來覆蓋的,
3、如何去發展魚菜共生?
答主從事了6年魚菜共生,目前運營著一個成規模的魚菜共生農場。“如何去發展魚菜共生”這種問題提法太過寬泛,不好針對性作答,我以我們農場作為參考試著回答你的問題吧。魚菜共生目前還不是主流農耕模式,魚菜共生將來也不可能成為大規模農業種植模式的替代,也就是說魚菜共生不是老百姓的“菜籃子”工程。畢竟魚菜共生的生產成本高于普通土耕,
魚菜共生如果在國內不斷得到普及和推廣,可以作為有機農業的一種補充。魚菜共生相比有機種植,農產品品質絲毫不輸于有機,在重金屬殘留項上優于有機,因為魚菜共生脫離了土壤種植,土壤中的重金屬進入不到系統,魚菜共生的成本結構相比有機也低,先說投產成本,有機有三年改土轉換期和認證費用,這三年會產生龐大成本;魚菜共生有基建成本,兩相抵消,在時間上來說有機的投產成本高于魚菜共生,時間不僅僅是時間是成本!!!運營上來講,有機的除草成本占到有機農場勞動投入的一半,魚菜共生沒有草,這塊省了很多勞動成本,經過我們六年的魚菜共生農場商業運營,我們得出魚菜共生農場的運營成本不到有機種植一半,因此我們的產品定價也是有機蔬菜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