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河北張家口市的一個農村,我們那里拜年就是孩子們一起出門拜年。吃完餃子,比較嚴肅而且隆重的拜年就開始了,我們那邊的風俗是初二去上墳,所以大年初二不能出門拜年,本家兄弟中的老大帶隊,首先要去擺供的祠堂上香磕頭,拜年的先后順序是不能錯的,然后就是輩份最高的最長者,依次拜下去。
1、農村拜年怎么拜?
從小到大,我覺得過年是我最開心的時刻,可以和家人親戚團聚,還能吃到各種好吃的,放鞭炮看煙花,聽大戲等等。我的老家在河北張家口市的一個農村,我們那里拜年就是孩子們一起出門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大家都換上新衣服,比如,我大伯的孩子,叔叔的孩子,我們就一起出發去姑姑家,爺爺奶奶家,姑奶奶家等去拜年,進門喊“過年好”,每家每戶都擺好糕點,糖,飲料等等,所以,一路都可以吃,然后收壓歲錢。
因為我的姥姥姥爺,姨媽,舅舅們,都在同一個村(我們村子比較大),所以等這一圈走下來,就快中午12點了,回到家,媽媽已經做了一桌子美味佳肴,然后就可以開動啦,除了初一,還有一些親戚不在我們村,比如我二姑和大姨,我們就會找其他時間,比如初三,初四去外村的親戚家拜年。我們那邊的風俗是初二去上墳,所以大年初二不能出門拜年,
2、小的時候過年,給長輩拜年是怎么拜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山東膠東半島,小時候給長輩拜年是比較嚴肅的。早早的起床,大概四五點鐘吧,穿上新衣服,看大人們下水餃,發紙馬,焚香擺水餃供養先人和諸神,例行程序后,就是吃餃子,回憶中的餃子特別的香,也許是豬養的久,肉就比較好吃,也或者是一年吃不上幾次肉的緣故。有幾個餃子里面是包進去硬幣的,誰吃到代表了一年有財運,
硬幣是用堿水燙洗好的,不用擔心細菌問題。吃完餃子,比較嚴肅而且隆重的拜年就開始了,沒出五服的本家兄弟是要聚到一起的,姐妹們自然也結隊,不過她們出行的時間比男人們晚些,可能是風俗,亦或是女人不能搶了男人的風頭,膠東的男人們有一些小小的特權,本家兄弟中的老大帶隊,首先要去擺供的祠堂上香磕頭,拜年的先后順序是不能錯的,然后就是輩份最高的最長者,依次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