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樓主說的不是地鐵票價比其他城市貴,而僅僅是字面意思,“為什么深圳地鐵那么貴”,那么這也可以理解為深圳地鐵“建設成本、運營成本”為什么那么貴…對吧。來深圳8年多了,見證了深圳地鐵的快速發展,深圳地鐵票價是不是比其他城市貴呢,深圳面積東西拉鋸比較長,發展也不均衡,導致地鐵分布也不均衡,深圳西部地鐵密度較高,而深圳東部地鐵發展偏慢,目前有2條地鐵14號線和16號線在建。
1、深圳關外的地鐵口、公交站怎么那么多電動摩托車,真的那么賺錢嗎?
能發現這個現象,說明你的觀察力還是很敏銳的。確實,現在深圳的地鐵口和公交站臺附近經常能看見成堆的電動摩托車,尤其是關外地區更是如此,眾所周知,深圳是一個禁止電動摩托上路的城市,那為何還有如此多的電動摩托載客行為呢?B哥認為,原因主要是有這幾點:載客的需求量比較大深圳,尤其是深圳關外地區,交通并不十分便利。
深圳關外地區如寶安、龍崗等地方雖然已經通了地鐵,但由于地鐵覆蓋面畢竟有限,且大多分布在優質地段,難免有一些輻射不到的地段,而深圳的公交系統雖然已經比較完善了,但卻無法做到準時準刻到達,這就使得很多在市內上班的人無所適從,感覺不方便。而電動摩托能有效添補這一方面的短板,為上班族提供了便利,交警執法力度不夠深圳其實很早就已經開始禁摩限電了,交警部門也一直在開展這方面的專享整治行動,對電動摩托這塊的管理并沒有放松過。
但可惜的是收效甚微,原因很簡單,交警少,摩托多,交警執法行動的次數和力度遠遠不能匹配電動摩托違法行為的數量。執法力量和違法力量的嚴重失衡,是導致電動摩托屢禁不止的一大原因,話又說回來,雖說做這行的人不少,但其實真正賺錢的卻很少,可以說大部分的電動摩托載客司機只是賺個辛苦錢而已。為何呢?競爭比較激烈一個地鐵口后者公交站臺,往往就聚集了十幾個載客司機,而熙熙攘攘的人群并沒有多少人選擇乘坐這種交通工具,
僧多粥少,幾個司機爭搶一個客人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多電動摩托司機等半個小時也做不成一單生意,收入多寡可想而知,司機多以副業為主摩托載客行為畢竟屬于非法營運,雖然交警并非天天來抓,但是畢竟存在朝不保夕的風險,收入也難以得到保障。所以這些載客司機大多只把這種載客生意當做是副業來做,很多人其實都有其他工作,無非是作為一種賺外快的手段,
2、深圳地鐵總里程規劃是1300公里左右,目前營運200多公里,以后在深圳要開車嗎?
我國目前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地鐵總里程數合計約2000公里。而全球最大的城市——日本東京,如今的城市軌道總里程數就已達到了2500公里,70%以上的市民是通過城市軌道交通來實現流動,可我國地鐵相對發達的一線城市地鐵出行占比也只有30%。隨著未來城市的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也會更加完善,而且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最終讓大部分居民出行通過城市軌道交通來實現,
深圳目前的人口數量1250萬,可實際管理人數預計可達到了1800萬。按照萬人半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比例,那么深圳可以實現1000公里的城市規劃,可是深圳的城市還在不斷的擴張,預計到2035年人口人數可達到1800萬,成為城市管理人口達2500萬的超級大城市,而地鐵規模擬達到1300公里的目標。在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假設開通了1300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那么完全可以超過日本的城市軌道交通的密度,也就意味著在深圳的大部分城區范圍內已經形成密集的地鐵網,
在區域中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在步行5~8分鐘達到地鐵口,距離應該在600米以內。在這種人口高度集聚且地鐵十分密集的城市中,私家車基本上成為了出城的交通工具,而在城市中的上下班或商務、購物等基本上通過地鐵來實現,并且還會看到未來城市也會有意控制或驅趕私家車在城市中的通行,地鐵車票10元左右而私家車停車費用每小時高達100~200元,看還有多少人會開車在城市里瞎逛?1300公里的地鐵總里程在今天看來十分驚人,可廣州的未來地鐵規劃更是高達2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