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潛力是足以支撐武漢成為一線城市的,其優勢是21世紀最缺的水資源和人才資源,武漢都不缺,武漢居中,面向全國,只要武漢發展好了,全國的人才都會聚集于此。要看2017年武漢簽約的25000多億投資的到位情況,目前看是不錯的,還要看長江存儲、華星光電、武漢天馬等大手筆投資的效益情況,幾家獨角獸能不能冒出個大家伙等等,武漢的新經濟新民營經濟潛力還是巨大的,國企如東風汽車、中建三局、武漢中煙等如果國企能發威,武漢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
1、武漢漢口北的發展怎么樣?
從武漢整體來看,作為中部的特大城市,不論是資源還是政策都對武漢有利好,未來一線城市的溢出效應也將加快武漢的發展速度。漢口的商業、漢陽的工業、武昌的科教、光谷的高新產業都是武漢發展的基石,從漢口北自身來說,它可以看做是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延續,但是因為其較偏的區域位置以及中國商業模式的升級和傳統小商品市場的萎縮,很多商戶生存艱難。
同時,變革也意味著機會,漢口北市場依托武漢臨空經濟區,同時也離規劃中的長江新城較近,從地理上來講,意味著將迎接新一輪的政策紅利,隨著漢正街整體改造的加速,未來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商戶將被分流到漢口北市場,而漢口北目前的交通配套也越來越完備。總結:武漢整體向好,未來發展將會加速;同時漢口北作為武漢傳統商業發展、轉變和升級的一個標桿項目,未來將為有越來越多的政策紅利;作為商戶來說,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陣痛期,如果依然維持以前的商業模式,將會愈發艱難,
2、作為距離武漢市區最近的新城區,你覺得東西湖的發展潛力如何?
武漢市東西湖區最大的優勢是地多人少,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基本不涉及拆遷;經濟發展方面走的是與武漢市其它行政區差異化發展的路子。現在的東西湖經濟總量約750億,占武漢市5%;人口約60萬,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基本一半一半,筆者在前文“武漢買房置業與投資——東西湖篇”中已對東西湖投資買房做了粗淺的分析。
現在來談一下東西湖的發展潛力,從東西湖區已落子的產業布局來看,已成氣候的首先是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房地產,東西湖區地廣人稀、交通便利、拆遷與地皮成本相對較低,加之區域內湖景、江景較多;對新武漢人買房置業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其次的產業是物流產業,做平臺生態的如京東、菜鳥等,直營的如郵政、德邦等,做電商快遞的如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做國際快遞的如聯邦、DHL等物流快遞企業扎堆;走馬嶺的公路港也小有氣候,
原本武漢市發展物流產業定住在江夏五里界,后來東西湖區搶先吸引了某些物流快遞龍頭入駐,形成標桿、旗幟,帶動了物流產業的興起,但物流對GDP增長貢獻不如房地產、生產制造等,東西湖區發展物流乃不得已而為。第三大產業是商品批零,如舵落口大市場的建材、裝修裝飾村料;走馬嶺的汽配大市場、陶瓷大市場等都是從漢西等地承接而來,
第四大產業乃東西湖區搶占未發展至高點,發展互聯網絡安全、晶圓制造、大數據存儲與分析應用等高科技產業,標志著東西湖區從過去的‘’土地低附加值‘’路線過渡到科學技術路線,這一點在東西湖新區政府區域即涇河區域得到體現。總之,東西湖區立足現實,著遠于未來,隨著武漢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前景良好,對于新武漢人買房置業是不錯的選擇,
3、武漢屬于一線城市嗎?
(本文除前面解釋為引用外均屬原創,不喜勿噴,行文倉促,錯誤難免)大武漢能不能夠成為一線城市?不能嘴上說,得具體分析。一、首先要明白,一線城市這個提法是怎么來的,一線城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標準,一線城市是媒體和專家在分析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時給出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呼,至今沒有出處,一線城市不是國家權威部門公布劃定的。
一線城市指的是在全國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中處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媒體和專家分析城市是否為一線,主要分析城市的地位,城市發展水平、綜合經濟實力、輻射帶動能力、對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交通通達能力等各層面。二、其次,我們再來分析大武漢能不能成為一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