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接口是1914年由Gu登堡發現的,故命名為Gu登堡,Gu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公里處,古登堡界面又稱古騰堡界面,是根據地震波速度的變化劃分的,是地幔與地核的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地幔球與外核流體球的界面,古登堡接口,也稱古騰堡接口,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間。
古登堡接口,也稱古騰堡接口。根據地震波速度的變化,它是地幔與地核的界面。地震波傳播時,在地球內部約33公里深度處(這里稱為莫霍面,是地殼與地幔的分界線)的波速會發生顯著變化,在約2900公里深度處地震波的傳播狀態也會發生明顯變化,這里稱為古登堡界面。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間。因為地球的外核是液體,所以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也就是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無法通過外核中的這個界面傳播。該界面的縱波(P波)曲線速度也急劇下降。這個接口是1914年由Gu 登堡發現的,故命名為Gu 登堡。
2、古 登堡界面位于地下多少千米Gu 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公里處。古登堡界面又稱古騰堡界面,是根據地震波速度的變化劃分的,是地幔與地核的界面,地震波傳播時,在2900公里左右的深度,地震波的傳播狀態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里稱為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地幔球與外核流體球的界面,整個地幔圈由上地幔(深度為33 ~ 410 km的B層,深度為410 ~ 1000 km的C層,又稱過渡帶層)、下地幔的D1層(深度為1000 ~ 2700 km)和下地幔的D2層(深度為2700 ~ 2900 km)組成。地球物理研究表明,D3層具有很強的橫向不均勻性,它的不均勻性甚至可以與巖層的不均勻性相比較。不僅是地核熱量向地幔傳遞的熱邊界層,還有與地幔化學成分不同的化學層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