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出現幾種現象,有的官方或半官方在介紹潮汕時會把汕尾列入在內,而有的又不會;有的汕尾地區的人會說自己是潮汕人,有的又說不是潮汕人,而是汕尾人或海陸豐人;而有的潮汕揭地區的人會說汕尾也屬于潮汕的,但又有些說不是。汕尾原名叫“汕美”,汕尾素以濱海魚港著稱,有美麗的濱海風光,故得“汕美”之名。
1、汕尾人在廣州深圳香港等這么多人,為什么看不到汕尾門面招牌呢,也很少聽到請問是什么原因?
汕尾不成招牌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汕尾成立時間不長;第二汕尾市區沒有發展好,沒有發揮好一個地級市應有的能量;第三海陸豐人民自己的認同感方面,還是喜歡說自己是海陸豐的多。而造成海陸豐人地位尷尬的最主要原因是歷史上的地區政治歸屬變更問題!一會歸客地管一會歸潮地管,再加上本身海陸豐又是半潮半客,所以經常會出現幾種現象,有的官方或半官方在介紹潮汕時會把汕尾列入在內,而有的又不會;有的汕尾地區的人會說自己是潮汕人,有的又說不是潮汕人,而是汕尾人或海陸豐人;而有的潮汕揭地區的人會說汕尾也屬于潮汕的,但又有些說不是!所以最后就混亂了,對外的表達也亂了,導致外界對汕尾的認識就更少了。
2、汕尾市一共有多少個方言?
汕尾市(海陸豐地區)的方言最復雜,廣東省三大語系在汕尾都有存在,其中之最當然是海陸豐方言福佬話,福佬話又名河洛話,屬閩南語系漳州片區語種,它和潮州話有很多相似之處,福佬話是汕尾市的主要語言,受眾應該有七成以上,汕尾還有眾多的客家話地區,其中陸河縣是純客家縣,還有海豐和陸豐的很多山區鄉鎮也是客家人聚居地,部分客家人還同時會講福佬和客家兩種方言,客家話占汕尾市兩到三成左右。
汕尾和海豐的沿海地區還有小部分人講白話(粵語),隨著粵港澳的交流日益頻繁,白話在汕尾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因為粵語電視節目和粵語歌曲的盛行,幾乎所有汕尾人都會簡單的幾句白話,在陸豐的三甲地區(甲子、甲東和甲西)由于傳統上接近潮汕話區域,三甲的主要語言就是潮汕話。陸豐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小語種“軍話”,它是歷史上碣石衛(建于明朝洪武)駐軍的專用語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當時軍隊的暗語,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獨特的語言,估計比電影《風語者》的語言還要機密,
3、汕尾為什么叫汕尾?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什么是“汕”,汕指海濱泥沙積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韓江泥沙在海濱地帶的不斷沖積,并在潮汐風浪的作用下,在今汕頭和汕尾一帶形成一條自然的沙堤,這種沙堤就叫做“汕”,汕尾原名叫“汕美”,汕尾素以濱海魚港著稱,有美麗的濱海風光,故得“汕美”之名。由于汕尾地處廣東省南部未端,舊時曾俗稱“尾省”,“尾”與“美”諧音,人們便漸漸地把“汕美”稱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
4、汕尾發展的怎么樣?
要看一座城市的未來,首先要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汕尾市又被稱為海陸豐地區,從明代到近代的大部分時間歸惠州府管轄,新中國成立后,曾被汕頭地區管轄過二十多年(1959年到1983年),但在建市前的一小段時間(1983年到1988年)里又重歸惠陽地區管轄,直到1988年才被國務院批準成立地級市。由于海陸豐地區數百年來的大部分時間歸惠州府管轄,所以大部分海陸豐人對其更有認同感,
那么,為什么現在很多外地人認為汕尾屬于潮汕地區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組成目前汕尾市的舊海豐縣和舊陸豐縣曾由汕頭地區短暫管轄過;汕尾和汕頭都包含有“汕”字,而且一“頭”一“尾”,普通人會自然而然地將兩地聯系起來;陸豐的三甲地區與潮汕地區相近,兩地人員交流密切,因此有部分本地人認同自己的潮汕人身份;潮汕人在外做生意的人員眾多,汕尾人為了抱團,會加入當地潮汕商會來抱團生存。
但這四點并不足以說明汕尾屬于潮汕地區:雖然舊海豐、舊陸豐兩縣曾被汕頭地區管轄過,但大部分時間是屬于惠州府管轄,不同于潮汕三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同屬一體;汕尾市中的“汕尾”二字其實與“汕頭”關系不大,汕尾市在建市之前都稱為海豐或陸豐,沒有汕尾的稱呼,而只是因為在1988年建市時,選擇了當時海豐縣下的一個沿海小鎮為市中心,以鎮名來取市名,并不是所謂的頭尾關系;與潮汕三市接壤的陸豐東部地區,其受到潮汕文化的影響是正常的,這只能說明汕尾擁有潮汕文化,但汕尾的主體文化是河洛(閩南)文化,所以這也不能說明汕尾就是潮汕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