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海陸豐地區)的方言最復雜,廣東省三大語系在汕尾都有存在,其中之最當然是海陸豐方言福佬話,福佬話又名河洛話,屬閩南語系漳州片區語種,它和潮州話有很多相似之處,福佬話是汕尾市的主要語言,受眾應該有七成以上。父彭辛,生母周鳳(汕尾海豐公平人)。
1、汕尾市一共有多少個方言?
汕尾市(海陸豐地區)的方言最復雜,廣東省三大語系在汕尾都有存在,其中之最當然是海陸豐方言福佬話,福佬話又名河洛話,屬閩南語系漳州片區語種,它和潮州話有很多相似之處,福佬話是汕尾市的主要語言,受眾應該有七成以上。汕尾還有眾多的客家話地區,其中陸河縣是純客家縣,還有海豐和陸豐的很多山區鄉鎮也是客家人聚居地,部分客家人還同時會講福佬和客家兩種方言,客家話占汕尾市兩到三成左右,
汕尾和海豐的沿海地區還有小部分人講白話(粵語),隨著粵港澳的交流日益頻繁,白話在汕尾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因為粵語電視節目和粵語歌曲的盛行,幾乎所有汕尾人都會簡單的幾句白話。在陸豐的三甲地區(甲子、甲東和甲西)由于傳統上接近潮汕話區域,三甲的主要語言就是潮汕話,陸豐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小語種“軍話”,它是歷史上碣石衛(建于明朝洪武)駐軍的專用語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當時軍隊的暗語,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獨特的語言,估計比電影《風語者》的語言還要機密。
2、廣東汕尾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陳炯明(1878—1933),字競存,廣東海豐人(廣東省惠州府海豐縣白町村,今屬廣東省海豐縣聯安鎮白町村),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領袖,畢生堅持聯省自治的政治主張,致力于聯邦-、以和平協商的方式統一中國,與孫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權、不惜以武力征戰謀求統一中國的政治綱彭湃(1896-1929)出生于海豐縣海城鎮的一個大地主家庭。
1921年5月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回國后在廣州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國共產黨員。1921年夏天創辦了“社會主義研究社”;1922年組織“赤心小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組織彭湃中學---紀念彭湃彭湃原名彭漢育,雖出身地主家庭卻成為了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毛澤東稱其為“農民運動大王”,
彭湃于1924年加入共產黨,領到過廣東汕尾市海陸豐地區領導武裝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彭湃被捕英勇就義,年僅33歲,他的兩任妻子也均為革命而死,人物生平孩童時代1896年10月22日,彭湃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龍津溪畔的一個地主家庭。父彭辛,生母周鳳(汕尾海豐公平人),
有兄弟姐妹七男四女。1901年(6歲)彭湃進海城七圣宮讀私塾,1903年(8歲)進林祖祠小學讀書。1906年(11歲)父與嫡母相繼去世,1909年(14歲)進海豐縣第一高等小學讀書。青年時代1912年(17歲)彭湃與鹿境鄉蔡素屏結婚,1913年(18歲)進縣立海豐中學讀書。1918年(22歲)春,離開海豐到廣州廣府中學上學,
夏,東渡日本至東京,入成城高等預科學校學習日語和補習課程。1918年(23歲)5月下旬,彭湃回到海豐,6月中旬,被迫返日繼續學習。9月30日,考入早稻田大學專門部三年制政治科,1919年(24歲)9月18日,加入建設者同盟,不久又加勞動者同情會。1902年(25歲)10月,在東京發起組織赤心社,11月,加入由日本人和朝鮮人在東京發起組織的戈思摩俱樂部。
革命歲月1921年(26歲)5月初,回國后不久加入中國社主義青年團,5月15日-19日,在《雙周評論》第一、二期發表《日本底五一》。后發起組織社會主義研究社,7月30日,發起組織勞動者同情會,9月1日,在《新海豐》創刊號上發表《先同胞》,1922年(27歲)7月29日晚上,彭湃與另外5位農民組成全國第一個農民協會——六人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