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日等軸心國(以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發動了第二次世界范圍的戰爭,╳更多圖片世界大戰(WorldWarII,又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美、蘇、中、英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打敗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結束,二戰原因社會根源經濟危機加劇內外矛盾。
╳更多圖片世界大戰(WorldWarII,又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日等軸心國(以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發動了第二次世界范圍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61個國家和地區,20多億人口卷入戰爭,面積達2200萬平方公里。據不完全統計,戰爭造成9000多萬人死傷,浪費了4萬多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以美、蘇、中、英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打敗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結束。
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什么二戰原因社會根源經濟危機加劇內外矛盾。一戰形成后的二十年間,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力量發展處于不平衡狀態:德國和日本工業發展突出,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英、法、美等國一直停滯不前,1929年和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為了擺脫經濟、政治、社會危機,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政治上日益法西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