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子以令不臣”只是前一句的委婉說法,“奉”就是尊奉的意思也就是尊重,其實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委婉說法,說曹操的謀士毛玠提出來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兩者的意思有相差,一個是通過尊奉天子號令,一個假借名義來號令曹操到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本質上其實沒啥區別,都是拿個人當靶子,自己躲后面當大BOSS操縱。但是,“挾天子”的說法讓他的行動師出無名,百姓就不會支持他,劉備什么的就可以拿這個為理由討伐他;“奉天子”就不同了,那是遵照領導的指示辦事,他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說是皇帝的旨意,別人就說不出他什么來。按《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他是挾天子,真實的歷史到底是如何,這個事兒只有當事人才清楚了
呵呵,肯定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以令不臣”只是前一句的委婉說法,“奉”就是尊奉的意思也就是尊重,其實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委婉說法,說曹操的謀士毛玠提出來的
“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謀士毛玠向曹操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這是曹操版的“《隆中對》”。直譯起來的意思是說:通過尊奉天子來號令那些不服從朝廷的臣子。而挾天子令諸侯是挾持皇帝用強力逼迫就范,借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重權威者的名義,發號施令。兩者的意思有相差,一個是通過尊奉天子號令,一個假借名義來號令
4、“挾天子而令諸侯”和“奉天子而令不臣”有啥區別??兩種說法的實際意義是基本一樣的,但是格調不同。奉的格調要高出很多。奉是善待,而挾是挾持,至于善待不善待那是次要的。奉是指先照顧好天子,再以天子之名義平定不聽管教的臣下。挾是指先把天子搞到自己手里,再利用天子的旗號達成個人野心。樓上說“曹操的“奉天子”意圖是要通過天子來將祖國恢復同意,其中突出了一個“義”字,這也說明曹操是一位講義氣的人”,這是不對的,這并不說明曹操講的是“義氣”,此“義”指正義,即政治上的正確旗號,而非義氣。曹操早時的確是奉天子,但慢慢也就變成了挾。所以才有了后面衣帶詔事件。可見奉和挾在當事人的態度上只是一念之差
5、“毛玠語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休耕織,蓄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首先,曹操在于華北(原)霸主——袁紹的交戰中占了上風;然后,曹操本人是一個極具前衛思想的人,他提出了“任人唯賢”的口號,這使他獲得了大量的人才資源(起同樣作用的是漢獻帝在他手中,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再經過休養生息,使農民安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