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安排“回門”這個儀式在第三天,就是因為,回族青年結婚,整個儀式中有四部曲。結婚的第一天叫做是“尕宴席”,第二天叫做是“大宴席”,結婚的第三天就是“回門”,就是剛剛結婚過門的姑娘,在她結婚的第三天要和自己新郎一同回娘家,向自己娘家父母親、親眷、朋友見個面,表示自己結婚,到婆家后的情況,到自己娘家去報個到,給這些人安個心,表示自己回報、探望自己父母恩情、、表達自己對親眷、兄弟姐妹的思念之情。
1、結婚回門需要定日子嗎?
結婚回門要定日子嗎?結婚回門,有歷史悠久流傳。我們南方風俗習慣七天回門,為什么要七天回問呢?有古代流傳,洞房花燭七天會,七天洞房回娘家,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從周歲養辛辛苦苦養大成人嫁了丈夫,撫養你十幾到二十幾不容易,七天回門,表示養育恩重如山。如果是不回門,人家說說你出教養,敗壞門風,這是民間風俗傳統。
2、新婚“回門”的習俗是怎么回事?為什么定在第三天?
這是我國回族青年結婚儀式,結婚的第一天叫做是“尕宴席”,第二天叫做是“大宴席”,結婚的第三天就是“回門”,就是剛剛結婚過門的姑娘,在她結婚的第三天要和自己新郎一同回娘家,向自己娘家父母親、親眷、朋友見個面,表示自己結婚,到婆家后的情況,到自己娘家去報個到,給這些人安個心,表示自己回報、探望自己父母恩情、、表達自己對親眷、兄弟姐妹的思念之情。
之所以安排“回門”這個儀式在第三天,就是因為,回族青年結婚,整個儀式中有四部曲:“尕宴席”、“大宴席”、“回門”、“會親家”,“尕宴席”是男方一家的新郎、小伙子們要到女方家娶親,因此主要是招待男客人,男方家娶親,女方家的男客送親,到新郎家,吃席做客,送親的女客人很少,是固定安排參加婚禮的;“大宴席”是第二天,是由出嫁的姑娘女方一家的女客人們,才可以參加到去男方家做客、探親、看望新娘的活動中去。
參加第二天的“大宴席”的人數當然比較多,所以就叫做是“大宴席”,“回門”固定地安排在第三天,是因為前面兩天,新娘都是在男方家,與所有來的客人們要見面,添席,問安,祝福,沒有其他時間回去,而第三天,是整個宴席都即將結束了,才可以和新郎一同回到自己娘家去,也很合理的時間安排。第四天,是整個婚禮儀式即將結束的時候,男方新郎的父母和女方新娘的父母被安排,要見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