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比荊州強的是經濟,經濟實力領先于荊州并不代表就比全面超越荊州。以宜昌、荊州為例,前者經濟確實不錯,值得表揚,宜昌之名始于東晉,謂此地宜居住宜昌盛之意也,如要把城區全部走完,各個城區都有自己的中心地區,沒有車輛代步,,剝開經濟因素的影響,宜昌同荊州一樣是地級市,不存在誰高誰低一說。
1、宜昌為什么人口不多?
我是正宗的宜昌人。西陵、伍家和點軍三個區都生活過,我還應該算是有一定發言權的,我是從2006年開始用心工作的,在家鄉已經連續工作15年了。工作了15年,我的社會保險居然還有好些年的資金缺口,憑我個人能力無力補上,按常理,工作15年,社保也應該已經繳滿15年,但在宜昌,這絕對是個奢望。宜昌人囗不多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因為農、工、商三大基礎產業的就業質量不咋地,平均不到3年就要失業一次,
工資低不說,代繳社保的工作還忒難找,物價還居高不下。更惱火的是:有的單位打著國企的招牌,居然還明目張膽地漏繳失業保險,更有甚者,連國企的招牌都沒有,居然還敢明目張膽地不給代繳社會保險。我2020年失業在6月,2021年失業在2月,上次失業是2016年4月,最近三次失業累計只隔了5年10個月的樣子,這樣的就業質量-平均每次失業相隔的時間不超過3年,就業質量如此糟糕的城市能靠什么增加人口?青壯年都養不活自己的城市掛個水電明星城市的招牌有什么用?青壯年就業質量如此之差的城市掛個文明衛生城市的招牌又有什么用?我覺得單純用登記失業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發達程度的主要標準并不科學,更并不能如實反映調查區域的國民經濟的真實發達程度。
我覺得用《某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某(城級)市最近20年內基層勞動者就業質量的調查報告》比較能真實反映調查區域內經濟發展的總體質量,也就是說,要用基層勞動者就業質量作為衡量調查區域內國民經濟的真實發達程度的主要衡量標準。報告主要內容有:最近240個月內有多少基層勞動者(不算班、組長以上級別干部)實際工作時間累計達到240個月;最近240個月內有多少基層勞動者已經繳足了240個月社會保險;最近240個月內有多少基層勞動者非完全主觀因素累計失業超過24個月的;最近240個月內有多少基層勞動者非完全主觀因素累積失業次數超過10次的等等,
我們國家應該明確立法不允許任何企、事業單位在普通勞動者在初次就業起240個月內隨心所欲解雇班、組長以下級別雇員的《勞動法》條款,除非該雇員被公司認定不符合公司認定錄用崗位的基本錄用條件,或者以合同到期,暫不續用為由為其辦理失業金申領手續。也就是說,勞動法應重點保護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普通勞動者的切身利益,
2、宜昌比荊州強在什么地方?
感謝網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盛情邀請本人前來回答本話題!宜昌比荊州強在什么地方?容我實話實說,不摻雜任何謬論,謹以文獻資料用以概括。宜昌比荊州強的是經濟,經濟實力領先于荊州并不代表就比全面超越荊州,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是宜昌無法達到的:①歷史底蘊。荊州市雖然只是古荊州名號的繼承者,但所富含的底蘊在湖北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
②地位。剝開經濟因素的影響,宜昌同荊州一樣是地級市,不存在誰高誰低一說,③地方文化。從九州時期至南宋時期,荊州先后扮演著中華重鎮、州治、國都等重要角色,期間多次成為王府駐地,境內宰相文化聞名遐邇,堪稱長江流域(湖北段)之最。綜上所述,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特色,以宜昌、荊州為例,前者經濟確實不錯,值得表揚。
3、宜昌和荊州哪個長江大橋多?為什么?
我們先來盤點下宜昌的長江大橋了解下自家橋的一些信息,枝城長江大橋,在1971年9月的時候通車的,是中國第四座跨越長江天塹的大型橋梁,是焦枝鐵路在枝城跨長江的一座大橋。西陵長江大橋,在1996年8月通車,位于三峽大壩下游4.5km處,是連系三峽工程長江兩岸的交通紐帶,其功能為前期服務于大壩施工;于1993年12月開工,1996年8月竣工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