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看不起廣東人的做派,但我覺得,反而是廣東人的這種風氣比較好,這也是務實的一種體現。很多廣東人,哪怕是非常有錢的人,他們全身上下的衣服加起來很真不一定價格會超過100塊錢,總結這就是我對廣東,廣東人的理解,廣東經濟轉型比較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以出口導向型為發展模式的廣東受到的沖擊很大,自那時起,廣東就開始實施經濟轉型,也就是被我們熟知的“騰龍換鳥”政策。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改革開放之前,廣東已經是我國的經濟大省,GDP位居全國第五,只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廣東經濟發展更快了,自1989年廣東GDP首次位居全國第一以來,如今廣東已經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廣東經濟能夠發展起來,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首先是政策優勢,廣東作為沿海省份,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
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五個經濟特區,廣東就有深圳、珠海和汕頭三個;全國第一批14個沿海開發城市廣東就有廣州和湛江兩座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廣東也逐漸開辟了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今自貿區、國家級新區、國家中心城市廣東都擁有,而且粵港澳大灣區也正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第二,廣東地理位置優越,
廣東是我國華南地區的沿海省份,海岸線漫長,優良港灣眾多,而且毗鄰港澳地區,也比較接近臺灣,當初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設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毗鄰港澳,深圳經濟特區那么成功,也離不開香港的支持。第三,廣東勞動力充足,因為廣東經濟率先發展起來,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因此就吸引省內粵東西北地區的大量勞動力,也吸引了全國各地人口來廣東發展,當時百萬勞工下廣東曾經轟動一時。
2、廣東明明經濟很發達,為什么廣東人的過年紅包只有2塊錢?
我湖南人,老婆廣東人,我覺得應該還算有直接發言權了吧。在禮金方面,夫妻雙方簡直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了,廣東這邊紅包叫利是錢,圖個吉利而已,我自己都收到過兩塊錢的,然后現在包出去的基本上五塊錢的,給老婆家人這邊,老人一般是111,168,188什么的數字,平輩以及小輩就100,50、20的。朋友同事辦喜酒以前就是100,現在200,
參加過有一個佛山本地的婚禮,禮金還退回了。開始以為是不是嫌少什么的,結果一問才知道這是當地習俗,有原封不動折一下返回來的,有返回一些帶8數字的,甚至還有超過你紅包返回來的!我自己娶老婆,才收了10000紅包禮金,然后丈人來新房做客時回給我們個幾千塊紅包,然后帶一堆東西。唯一一個要求就是當初買房時加了個老婆的名字,
3、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廣東人怎么樣?
我是一個80后,今年已經將近40歲了。年輕的時候當過兵,也在很多省市讀過書,打過工,做過生意,最終我選擇了在廣東工作生活和安家。說實話,我對廣東省,廣東人,總體來說評價是比較高的,不然我也不會選擇在這里定居,生活。第一條值得肯定的是廣東的辦事效率高主要是指行政方面,基本上一個普通老百姓,或者小生意人,需要辦的事,都很有秩序,也很明確,
不存在什么行政人員刻意刁難,拖延,或者愛理不理的情況。更加不會全程黑著臉,感覺好像自己欠他很多錢,他每和自己說一句話都是恩賜的那種感覺,相反,大多數時候,到各大辦事廳辦事,工作人員都是比較熱情的,你不懂的事情,他們都會主動告訴你,或者和你說哪里有標準的流程圖,要帶什么資料,免得你多跑來跑去。尤其是在廣州和深圳,這種感覺特別明顯,和很多城市行政單位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不同,你甚至會覺得他們的服務挺好的,
廣東人沒那么排外我說這個觀點,可能存在一定的爭議性。我也相信會有在廣東的外省人,經歷過一些被排擠,被看不起的事情,但是我想說的是,廣東人相對來說,真的沒那么排外,畢竟廣東那么大,人口那么多,誰也不敢保證,每個廣東人都不排外。只是總體概率和大的社會風氣來說,廣東真的不算排外,不信你可以對比一下,和廣東同等體量,級別的其他城市,哪個城市的人不是自帶一種強烈的優越感?哪怕他們一個月掙兩三千塊錢,一家幾口人住在老舊破爛,十幾平米的破舊危房里,他們的內心依然高傲,依然覺得自己高外地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