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作為一個普通的廣東人并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對于廣西人來面對廣東人也不需要自卑。廣東人穿著低調,廣西人穿著高調,本人廣西的,曾在江西讀書,同學中也有廣東人,廣西常住人口4838萬,不到廣東人口的一半,作為一個目前定居廣西的廣東人來我對于“兩廣”親不親的關系,因為我有切身體會,應該有一定的發言權。
1、現代的廣東人是如何看廣西人的?真的是“兩廣一家親”嗎?
本人廣西的,曾在江西讀書,同學中也有廣東人。我覺得沒有像很多人說的“一家親”的感覺,但是我和廣東人呆在一起,總是特別能夠容易地接受對方。相對于外省人,特別是北方人,我更能理解廣東人的言行,大概是由于都屬于嶺南文化的原因吧!在江西讀書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南的同學。有一次在中山路步行街購物,當時我正在和導購討價還價,一個操著生硬普通話口音的靚仔,上來就拉著我的手問:“同學,你是哪里人?”“廣西的!”我看著他驚奇的表情,回答到!“我海南的!我們是老鄉呀!”他顯得非常激動!后來,我們到八一廣場旁邊的沃爾瑪超市,買了一只9.8元的烤雞還有兩瓶可樂,
2、廣西人你怎么樣看廣西?
廣西人的眼里,家就在廣西。雖然家并不是很富有,但它是港灣,是我們避風擋雨的家,有了家,我們才有溫暖。有了家我們才得到幸福,為此,我們一直在努力,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加富強。兒不歉母貧,母為兒操勞,盡管前進的路上坎坷不平,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創造出一個嶄新天地。我們的山是青的,我們的水是綠的,
3、歷史上,廣西兵打仗比廣東兵更狠嗎?你怎么看?
廣東軍在抗戰時期稱為粵軍,廣西軍稱為桂軍,兩軍各有特點,按理說是沒有辦法進行比較的,但真要比較,卻也能說出一點兒東西。論發跡,粵軍發跡要比桂軍早,粵軍在近代中國有扭轉乾坤的作用,粵軍發展起始于孫中山時代,當年孫中山依靠陳炯明的粵軍割據一方,占據了福建,廣西,廣東,在十年之內北伐滿清,定鼎金陵。粵軍這一戰不僅僅震驚了世界,也是軍事世上的一個奇跡,而粵軍第一師堪稱精英匯聚,
淞滬會戰,十九路軍揚名中外,而十九路軍就是粵系軍隊,由粵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兩人組建的隊伍組成。1936年之前,廣東由于陳濟棠的經營,粵軍擴展到三個軍,總共十三個師,更重要的是粵軍的空軍兵力比蔣介石的中央軍還強大,擁有一百多架戰機,但隨后發生了兩廣事變,陳濟棠政權被推翻了。抗日戰爭爆發后,余漢謀粵軍編成六個軍,出兵抗日,在南京保衛戰中,粵軍第66軍,83軍損失慘重,后來66軍參加了萬家嶺戰役,并且攻上了萬家嶺主峰,
1938年,日軍進攻廣州,北上粵軍回粵,參加粵北會戰,桂南會戰。比起粵軍,桂軍發展比較緩慢,武器裝備一直都比不上粵軍,桂軍分舊桂軍和新桂軍,舊桂軍實力就是戰五渣,而新桂軍是由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建立的,在抗戰中,桂軍以狼兵出名,其實這個名字來源于明朝,當時廣西壯族土司組建地方武裝,稱為俍兵,狼師。壯族自古以來都勇猛非凡,明朝時期狼兵聲威達到了頂峰,能夠以少勝多,而且常常是十戰九勝,
淞滬會戰,川軍幾乎拼沒了,這是六萬桂軍到來,簡陋的裝備,硬生生的讓日軍付出慘重的代價,炮火連天,桂軍組建萬人敢死隊,不畏死的沖鋒,一天時間,讓日軍傷亡一萬人,導致日軍兵力不足,防線壓縮,為退守南京奠定了基礎。但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六萬桂軍幾乎沒有生還,旅長十個死了九個。在整個抗戰中,沒有軍隊能和川軍比,因為無川不成軍,十人里面就有一個人是川軍,四川是全國出兵人數最多的省,
但廣西狼兵的血性一樣不容忽視。最后日軍將廣西視為重點,要亡中國,先亡廣西,日軍入侵廣西,企圖和對待南京一樣對待廣西,對廣西屠殺,可是他們殺廣西一人,就有一百人拿起武器,甚至有一些日軍隊伍被廣西民眾屠殺,毋庸置疑,廣西狼兵確實勇猛,廣西出兵數量占全國第二,按人口比例占第一,但抗戰是全民抗戰,卻缺了那個省都不行,少了那支隊伍都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