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這樣稱呼兒媳婦,也能說得過去,畢竟婆婆是長輩,她怎么稱呼兒媳婦,作為兒媳婦的你,還能怎樣呢。五十年代以前很多家庭都是大家庭,公公稱呼兒媳婦習慣以大姐,二姐稱呼,但這種“小+姓”這種稱呼,更像是職場中領導對下屬的稱呼,用在婆婆和兒媳婦之間,多少顯得有些生分了。
1、各個地方老婆怎么稱呼?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當地的語言,而光漢族里對自己的老婆的叫法就有幾十種,更別說五十多個少數民族。并且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孕育出的文化也是五彩紛呈,十里不同風、八里不同俗比比皆是,所以對自己老婆的叫法從來不是千篇一律的,妻子的叫法:安慶話:燒鍋的上海、太倉話:家主婆南昌話:婆子廣東:衰婆重慶、成都、云南、綿陽、陜西:婆娘寧夏、陜西:婆姨天門、長沙:婆婆子蘇州話:戒指婆、架子婆南方方言:婆妹年長男人的稱呼:老婆子、老太婆上海話:老布、老不紹興、杭州、常州、福州:老馬(mo)、老母、老嫲成都:老娘兒績溪話:老嫗南陵稱呼歲數大的:老奶奶桐鄉:老娘、老姩(nian)成都話:老妞兒吳語象山港周邊:老安人浙江慈溪:老擰老人的一般稱呼:老伴老婆的叫法:內蒙古烏盟方言、陜西:老板子溫州話:老媼、老約、老佞、老迎老愛:北方俗稱、天津老愛:山東、吉林:老蒯沭陽,老年男子稱呼妻子:老嫚(mn)子莆田:老媽鹽城:女人通泰、泰興、興化、海安:女將、女匠椒江、蒼溪:女客宜興:女佬鹽城濱海:女們漢川:后屋里河南南部、隨州:屋人河南人:屋里頭的蘇州:屋里廂、伲屋里廂個閩南、福州話:厝里河北人:家里的安徽舒城:家里頭宣城、池州:我家里的德州:家溜(里)人們江西修水:屋里的、我屋里的無錫:屋里人北方話:孩子他媽河南話、陜西、徐州:媳婦天津:娘們兒寧夏話:媳婦子北方方言:娘兒們重慶:堂客平江:夫娘娘子叫法,吳語太湖周邊:通泰、贛北、六合、海安、如皋:馬馬、馬馬兒龍港蠻話:劣魔南陵叫情人:叮當子寧波寧海話:內卡河北邯鄲:袖的海南:撈佛江西湖口:馬呢天臺:閱客浙江永康:餒瓜。
2、婆婆怎么稱呼兒媳婦的?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簡短小問題,如果你能夠往更深層去想,你會發現,這里面卻蘊含著深刻的婆媳相處之道!自古至今,婆媳關系一直就是家庭關系中比較難處理的一種關系,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還是因為,婆婆和兒媳婦之間,始終沒把對方當作自己的親人來看待,而更像是外人。從她們對彼此的稱呼上,就可見一斑,一、先說兒媳婦對婆婆的稱呼:1、在親戚朋友面前,出于禮貌或對自身形象的考慮,大多數兒媳婦會叫自己的婆婆:媽或娘。
這部分兒媳婦和婆婆的關系一般,2、但也有極少數兒媳婦會叫自己的婆婆:某某的媽(某某,指的是自己老公的名字)。這部分兒媳婦和婆婆的關系一般不怎么好,3、另外,還有一少部分兒媳婦會叫:我媽或俺娘。這部分兒媳婦和婆婆的關系就比較好了,在背地里,兒媳婦對婆婆的稱呼,更是五花八門了,好聽的不多,難聽的更不少。在此,不再舉例說明,自己平時背地里叫婆婆什么,自己心里最清楚!二、再來說婆婆對兒媳婦的稱呼:1、一般情況下,連名帶姓的叫兒媳婦的婆婆幾乎沒有,
因為這種稱呼太過生分了,兒媳婦不愿聽,婆婆也叫不出口,除非是二桿子婆婆,才會這樣叫自己的兒媳婦。2、叫兒媳婦小名的情況也不多,因為有些人的小名,不是簡單地去掉姓就是,而是其他的叫法。兒媳婦一般也不會把自己的小名告訴自己的婆婆,除非婆媳關系比較融洽的,3、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婆婆叫兒媳婦:“小+姓”這種情況。
婆婆這樣稱呼兒媳婦,也能說得過去,畢竟婆婆是長輩,她怎么稱呼兒媳婦,作為兒媳婦的你,還能怎樣呢?你只能聽著!但這種“小+姓”這種稱呼,更像是職場中領導對下屬的稱呼,用在婆婆和兒媳婦之間,多少顯得有些生分了,這樣一叫,婆婆更像是兒媳婦的上級領導了,無形之中拉開了婆婆和兒媳婦之間的距離,也帶給兒媳婦一種無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