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回看再十年以前襄陽GDP只有南陽的一半而已,綜合實力遠遠不如南陽,同時南陽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這里也孕育了諸多歷史名人,如張衡、張仲景、諸葛亮等,可見南陽是一個自古出人才的城市。
1、南陽的GDP為什么被襄陽超越那么多?
襄陽,南陽,啥都,別亂比,襄陽,南陽,互相幫助,都好好聯手發展各類經濟,互相聯手干一切事情,自能團結好,本是同根生,何必胡亂比。自要弟兄倆團結緊,共同發展,才是上策,別聽,別人調嗦,使壞,叫你弟兄倆,互相斗,襄陽,南陽,弟兄倆,千萬不能上人家的桿子。襄陽,南陽,弟兄倆市,一定要團結一心,互相幫助好好發展各類工業經濟,
2、請問南陽與襄陽之間的差距?
南陽永遠領先襄陽!襄樊除了GDP值得炫耀,其他與南陽沒有可比性!①南陽特殊氣候為國家培養大批飛行員,中國每100個飛行員12個是河南人,其中8個系南陽籍,所以被空軍授予飛行員搖籃。②南陽既能種稻米又可種小麥、而且產量很高,中國每一百斤小麥有一斤產于南陽,中國一百斤棉花四斤來自南陽,一百斤油兩斤產于南陽。
是國家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擔負全國糧食安全重托,③南陽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地和主要匯水區,、及調水源頭,這與襄陽無任何關系。是京津冀水缸所在地,水質非常好,口感也好,一類標準,可直接飲用。④南陽人胸懷最寬廣,南水北調梯壩架高后,為讓京津冀及沿途吃上甘甜水,使南陽幾十萬百姓背井離鄉,親戚分離,分散搬遷到外地,每走一批無不抱頭痛哭。
南陽為了讓沿途喝上干凈水,為移民和修渠整整耽誤了近十年發展,先后忍痛關閉轉產1000多家涉污企業。相反1000多萬南陽人,每人還給國家交納調水建設基金,為保證水質,高門檻環保標準讓許多企業不能落地;為保障糧食安全、國人吃飯和土地紅線,非農建大項目用地更不易,三百多萬南陽人被迫流浪在沿江沿海務工,成為外出勞工大市!這里面積是25個香港,5個上海,人口是兩個香港,目前高鐵通車剛剛突破零公里。
⑤從古至今為國家培養和孕育大批人才,全國獨有,南陽古時有五圣,即:范蠡,張仲景,張衡,諸葛亮,姜子牙。現有院士群、作家群,南陽籍兩院院士占全省三分之一,獲茅盾文字獎作家人數占全省一半,確實令人驕傲,襄樊這些年沒有耽誤發展,南陽為國修渠調水十年,襄樊忙著發家致富,經濟上去了,為補文化短板,看上鄰居諸葛亮躬耕地,羅副市長帶隊五上北京做工作改教材(詳見2003-5-17《襄樊晚報》隆中對復出的背后)。
3、南陽和襄陽哪個城市發展的好?
兩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發展的都挺不錯的,依我主觀判斷,比較而言襄陽城市規模相對大些發展的也好些,論經濟:襄陽靠前,論人口:南陽靠前論GDP:襄陽從去年起超南陽論財政收入:襄陽稍靠前論農業:南陽比襄陽發達論中心城區面積:南陽比襄陽大論人均GPD:襄陽遠超南陽南陽的潛力也很大,地方大,資源多,而且發展迅速相信很快就南陽城市建設就可以超過襄樊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陜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全市現轄2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1個縣級市,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轄市。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夏朝初,禹把今南陽境內鄧州作為都城。商朝、周朝時,現南陽境內有申、鄧、謝等諸侯國,春秋時楚設宛邑,楚國屬地,全國冶鐵中心,屈原扣馬諫王地,秦楚丹陽之戰發生地,古楚都丹陽所在地。
秦設南陽郡治宛城,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曾孕育出“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諸葛亮、“謀圣”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歷史名人。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南水北調,源起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