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村,直隸一集”“金周村,銀濰縣”等等被人廣為流傳,也為周村增添了許多色彩,古代都是重農抑商,周村在古代不是州府,不是一個地區政治中心,于是一大批致仕官員和當地名人都會聚于此,或居住或經商,刺激了周村商業經濟和商業文化的發展,也提高了周村的知名度。
1、山東淄博周村為什么是天下第一村?
周村不是一個“村”,是淄博市的一個區,淄博市還有一個“天下第一店”,是張店區,這個“村”和“店”夠大吧!當然這里面都有歷史的淵源,最大原因是明末清初的一次十萬大軍的退守。歡迎關注耕讀先生,在古代,起點就西漢吧,《史記》這樣說:“天下人穿的衣服和鞋帽,都是來自齊國”。朋友們都知道,齊國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淄博市,那時候周村的蠶絲、綾、羅、綢、緞就已經聞名于世,張騫出使西域,有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起點就在周村,是不是很重要?至于為什么這里出產的絲綢最好?以前回答已經說過,是地理環境,就像竹子在南方生長一樣道理,
“山東一村,直隸一集”“金周村,銀濰縣”等等被人廣為流傳,也為周村增添了許多色彩,古代都是重農抑商,周村在古代不是州府,不是一個地區政治中心,于是一大批致仕官員和當地名人都會聚于此,或居住或經商,刺激了周村商業經濟和商業文化的發展,也提高了周村的知名度。明朝末年進士李化熙,率領十萬大軍去北京救駕崇禎皇帝,也就是要去和李自成打仗,還沒有到北京,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于是他將部隊帶回家鄉,這有三大好處,第一:大批軍餉增加在當地的購買力;第二:十萬大軍駐守周村,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保護了當地的安寧;第三:十萬大軍來自五湖四海,增加了當地與外界的交流,
2、淄博周村古商城怎么樣,值得一看嗎?
在中國北方,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山東一村,直隸一集”,這個“一村”指的就是淄博的周村,“一村”的精華就在目前稱之為“古商城”的地方。門票是七十元,有一條長長的街,里面有一些小的景點,千佛寺(在門票上寫的,小編沒有去過)、民俗展覽館、狀元府、票證博物館、大染坊等等,也許是“近處無風景”,也許是走的古城多了,感覺地方有點小,叫做“城”有點牽強,其實也很厚道,雖說門票寫的、宣傳的是“古商城”,到了地方會發現有個極大的牌坊,書“大街”二字,
忘記自己去了多少次,遠方的朋友來了還要去,這就是名氣,假如朋友您來到淄博,行程也要安排去看看。周村是絲綢之路的源頭,這點沒有錯誤,古代、特別是明清是北方重要的商埠,不似山東棗莊、聊城等,依偎在大運河畔,所以這里有“旱碼頭”的美名,每次去都要拍照,也沒有想到要拿來與朋友一起欣賞,拍攝水平也有限,這塊碑叫“無稅”碑,在大街的南端,北端就是書”大街“牌坊那里。
下面是“無稅碑”的來歷,小編就不多寫了,但故事還要講,據說當時皇帝賞賜“免除一日的稅款”,李進士動了“靈機”,將皇帝手諭刻在碑上,立在大街北頭,這樣無論哪一天去看,都是“無稅”,下面是狀元府,很遺憾小編沒有找到內部的圖片,還是那句話“近處無風景”,總覺得唾手可得,拍的多了,也很少保留。下面是大街的狀貌,請您欣賞!周村有歷史,從尚未修補的建筑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周村的商業是在各種手工業、農副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清代中期,章丘(屬于濟南)孟氏家族在這里開設了謙益祥、萬福祥、瑞蚨祥等八大祥號,經營茶葉、雜貨、綢緞等,當地商人開辦錢莊,據說也有10多家山西商人的錢莊,
3、淄博張店哪幾個村剛加入?
目前沒有看到張店的總規,沒辦法確定你說的哪些村劃入了張店。找到了下面的規劃看是有東陳村、西陳村、南陳村、新莊村和樊家村五個村是劃去了周村而沒有劃入張店,可以看看最近發布的周村區南郊鎮總規,根據淄博市自然資源局(城鄉規劃)發布《淄博市周村區南郊鎮總體規劃(2018-2035年)》方案公示公告,規劃方案中指出,要將南郊鎮建設成為村鎮協調發展、經濟繁榮、社會文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生態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