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山西蒲劇在河南豫西一帶仍有流傳。山西蒲劇應該是在解放前就已經在豫西部分地區興起了,期間在解放后銷聲匿跡很多年,直至粉碎“四人幫”之后老戲開始重返舞臺時,個別地方農村自己的蒲劇戲班子才又開始活躍了起來,但隨著包田到戶以及改革開放的到來,蒲劇漸漸失去了生命力并淡出人們視野,前后活躍沒幾年。
1、河南蒲劇發展怎么樣?
在整個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特別是在我的家鄉豫西地區至今仍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蒲劇,其唱腔高亢明亮,慷慨激越。蒲劇演唱時大小嗓兼用,采取真假聲結合的方法,起調高,音域寬,腔高板急,酣暢淋漓,起伏跌宕﹐故長於抒發激越凄楚的情緒﹐具有豪邁奔放的特色,讓人振奮,我是豫西人,從小就愛聽蒲劇戲,每次聽到蒲劇,都覺得很親切,雖說而立之后只身京城從事著文化行當,但一聽到家鄉腔調仍然心潮彭涌,熱血沸騰,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鄉的距離。
我的伯父、父親和叔父都是蒲劇迷,他們在年輕時,特別是在大唱樣板戲的年代更是情之所致,積極投入,尤其是父親經常是大隊業余蒲劇團的主要編劇之一,擔任樂隊總監及主笛手。年邁時,也常常放著碟或跟著電視里的人唱,有時候還給我講戲里面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在我小的時候還經常帶我去看戲,受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就愛看戲,包括京劇、豫劇、晉劇、秦腔等。
當然,最喜歡的是蒲劇,因為她是我的家鄉劇目,土生土長,應該說是我們豫西人的母劇,近些年來,在黃河之濱的陜州大地的各個公園里,經常可以看到有些戲迷在唱蒲劇戲。從那里路過,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觀看,他們有的唱腔悠揚,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著便裝還是戲服,都一樣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讓人看著不想離開。雖然我和現在的小青年一樣,也喜歡流行的熱歌勁舞,但我更喜歡蒲劇,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因為她用膾炙人口,淺顯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唱起來淋漓盡致,回味無窮,
在我國,戲曲之所以稱之為國粹蓋因其博大精深而源遠流長,她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經典,文化精髓。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嘗嘗?!辈粐L不知道,一嘗嚇一跳!難怪老一輩的人都是那么的熱衷于這些戲曲,那么喜愛戲曲,
盡管現在舞臺藝術五花八門、紛繁蕪雜,一些年輕人盲目崇尚什么韓流西風,不大懂得戲曲或著就不愿接納傳統的戲曲和民族藝術,從而使我們的文化瑰寶----戲曲瀕臨斷代!但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2、蒲劇在河南還有沒有流傳了,如果有的話,那么它的影響力如何?
我來回答一下,據我所知山西蒲劇在河南豫西一帶仍有流傳。山西蒲劇應該是在解放前就已經在豫西部分地區興起了,期間在解放后銷聲匿跡很多年,直至粉碎“四人幫”之后老戲開始重返舞臺時,個別地方農村自己的蒲劇戲班子才又開始活躍了起來,但隨著包田到戶以及改革開放的到來,蒲劇漸漸失去了生命力并淡出人們視野,前后活躍沒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