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米還是要五千加左右,比起一二線城市,還是便宜很多。鶴崗這種小城市,人口持續流出,房價穩中下跌是大趨勢,跌到一定程度,也就維持在低水平了,原來這里的樓房內部交易,還可以賣到1000-2000元一平米,隨著人氣越來越冷清,最后跌至100元一平米也沒人買了,直到跌至0元。
1、黑龍江鶴崗房價多少錢一平米?
我的家就在鶴崗,他和許多資源城市一樣,由于以煤炭為主業的歷史成為過去,本地人口流失嚴重。網上盛傳2萬的“白菜價”房子,其實大多是為沒有房產證的棚改房,及處于煤城塌陷區的老舊樓房,離經濟A圈,個別物業好的高層。一平米還是要五千加左右,比起一二線城市,還是便宜很多,特別是近二年,鶴崗市以生態建設為抓手,致辭力改善道路交通環境,居民居住環境,并著力實施人才引進,招商引資,鶴崗的經濟正通過轉型發展,開始長足發展。
2、鶴崗房價500元一平米,家家戶戶都能住上500平別墅嗎?
前不久,我受原單位老領導邀請,回老家原單位看看,我曾經工作的單位是央企在偏遠野外的基層礦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信奉“先生產后生活”的原則,在生產礦區同步修建了一些簡易平房,到了2000年以后,才開始修建樓房,我畢業工作那時,如果能住上樓房,那幸福得鼻涕冒泡。這次回去,看見生活區成片成片的樓房,早已破敗不堪,已經沒有人煙了,
老領導憂傷地說,現在這些樓房里,已經成為逃荒人的天堂,他們在樓房里面種蘑菇。這些的樓房,千萬別說500元一平米,500元買一套都可以,問題,根本沒人買,全部廢棄了。2010年以后,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和教育質量了,偏遠荒野礦區里的生活區,哪里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呢?關鍵是,誰家舍得把孩子送進礦區幼兒園和小學呢?那里的所謂老師都是說話都說不利索的職工家屬,誰愿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呢?當人們買的起小車之后,職工陸陸續續搬到縣城居住了,每天開車或坐班車上下班,
原來這里的樓房內部交易,還可以賣到1000-2000元一平米,隨著人氣越來越冷清,最后跌至100元一平米也沒人買了,直到跌至0元。礦區生活區周邊方圓二十公里,都是荒野,根本沒有人煙,當幼兒園關門,小超市倒閉之后,最后幾家居民也棄樓而走,放羊的、墾荒的、逃難的各類人,一人住幾棟樓,開始種蘑菇。回到這個問題上,此題唯一能證明的就是:經常上網,智力下降,
尤其是看多了知乎,人均大廠P8,年薪不到百萬都不好意思發帖,看問題都是直線思維了,鶴崗500元一平,為何不買別墅?這跟“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區別?好吧,再說一個“何不食肉糜”的例子吧。在我原來所在的小城,房價差異化還是比較大的,在縣城中心區,每平方4000-5000元,再偏遠一點的地方,房價就是2000-3000元,小區圍墻外就是蘆葦蕩,
別墅可不便宜,每平米7000-10000元。我這位老領導就住著別墅,我去他家里,他們老兩口就住一樓,二樓三樓要棉被當門簾,看著不倫不類,老領導笑了,解釋說:我們就老兩口住一樓,采暖費太貴了,我們把樓上的都關了。言歸正傳,鶴崗這種小城市,人口持續流出,房價穩中下跌是大趨勢,跌到一定程度,也就維持在低水平了。
在城區也要維持在三四千元的水平,越偏遠越便宜,500元一平米的房子肯定都是偏遠或品質不好的房子,不能說別墅也賣500元一平吧?品質好的別墅,即使在鶴崗也不會便宜,怎么可能家家戶戶都住上500元一平的別墅呢?除非是廣大的農村,大多數農民都是住500平的大四合院吧,能與北京的四合院比嗎?還有一個現象:即使住得起,也養不起啊。
3、黑龍江鶴崗一地方房價1平米350元這是真的嗎?為什么這么便宜?
用腳后跟和后腦勺來想問題,也不會是這么便宜,因為建筑成本在那里,就算土地一分錢不要,上邊的墻體,鋼筋,水泥,人工費,這些都需要錢吧,成本最少1000塊錢一平米,你說賣350塊錢一平米,這不是忽悠人是干嘛,所以肯定不真實,即使是農村蓋的宅基地房子,也不至于350塊錢成本,為什么這個地方房價比較低,不至于低到350塊,最起碼2000左右,或者2000以內,比較靠譜,否則,開發商虧的連褲衩都沒有了,至于為什么這些地方,房價這么低,其他的縣城都在漲價,這個地方沒有漲價,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太少,凈流出的人口太多,就和原來的農村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