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口比江蘇高出1500多萬,那么未來它的GDP會超過江蘇。首先,現在全國打工的人不是太多,更多的人是想通過打工來接觸更多的機會來改變自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打工,河南和江蘇都是我國的人口大省,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河南常住人口為9605萬,位居全國第三,而江蘇常住人口為8050.7萬人,位居全國第五。
1、河南人口比江蘇多,gdp會超過江蘇嗎?
河南和江蘇都是我國的人口大省,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河南常住人口為9605萬,位居全國第三,而江蘇常住人口為8050.7萬人,位居全國第五。河南和江蘇也是我國的的經濟大省,2018年河南GDP為48055.85億元,位居全國第五,而江蘇GDP為92595.4億元,位居全國第二,河南人口比江蘇高出1500多萬,那么未來它的GDP會超過江蘇?相信大部分人都認為不會。
印度人口也很多,是美國的4倍多,那么印度的GDP未來是否會超過美國?目前河南距離江蘇還有著4.45萬億的巨大鴻溝,差不多又是一個河南省的經濟規模,想要超過談何容易,河南省目前的發展速度雖然比江蘇高,但也只不過高出不到2個百分點,今后兩省的差距還會擴大。河南并不是一個發達省份,它的GDP雖然能夠躋身全國第五,但是人均GDP還達不到全國平均水平,
2、為什么有人說現在農村人很少到廣東打工,多跑到江蘇、浙江、上海呢?
農村人口背井離鄉,一為謀生,二為謀富,三為謀幸福。珠三角曾是農村人生存,施展抱負,追夢最好的去處,一是改革開放前沿,外資密集,工作多,容易生存,且能在世界級企業,學到先進技術,打開眼界。二是打工大軍造就了移民大省,人口密集,內需強勁,生存下來之后,開個店,運運貨,跑跑業務,幾乎干什么都有人消費買單,那時候房價也低,消費也低,機會也多,美女也多。
相比內地,生存容易,發展機會多,致富概率高,而同時期的內地,普通農民是看不到希望的,很多年輕人在改革開放第一波行情推動下,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機緣造化,概率碰撞,不知不覺,融入了廣東,有了房,有了車,有了家,有了業,逐漸從農民工成長為各行各業的創富高手,幸福楷模。那時候,在農村孩子眼里,廣東是個盛產神話與童話的地方:坐一夜火車,夢想即可成真,滿大街的美女帥哥向他們招手,天啊!現如今,隨著珠三角外資與出口消退,房地產放緩,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產業轉移,工資不漲,消費飛漲,與長三角的比較優勢沒了,封神封完了,童話里的公主和王子都老了,
有家有業的定居下來了,有固定生計的慣性忙碌,珠三角從大浪淘沙式的繁榮,進入低調從容的產業調整。消退的,只是外資大潮和勞動大軍,每個人,每個地方,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任務和使命。對于廣東,外資和勞動大軍消退,不是壞事,以前靠別人投資,賺點加工費,賣地積累財富,現在技術學會了,錢也賺足了,人也住滿了,不會再干那樣的傻事,新型制造,高端貿易,大灣區港區整合,都已經提上日程,
所以不能說珠三角沒落,只能說,珠三角轉型升級,追求更長遠更穩定的繁榮。對于農村勞動大軍也是,現在的農村人口,相比幾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上一代打工族,買了房子,蓋了房子,至少供子女有書念,有飯吃。到了這一代年輕人,打工者的自卑與迷惘,已從眼神里抹去,眼界也不再是低端制造,勞動密集,來不來廣東,又有什么關系?產業轉移的腳步,現在到了長三角,而且長三角吸納輻射能力更強,
以前珠三角背后是大海,現在的長三角,合縱連橫,輻射八方。但是,不會很久,又會轉型升級,中國經濟,爬坡時,靠著兩匹馬拼命拉,靠著房地產拼命推,珠三角,長三角,這兩匹馬,只是比喻,那不是兩匹馬,是數億農村大軍的汗水和智慧,拼搏與付出,房地產也不是推車漢,是億萬人民的血汗錢。古今中外的經濟發展成功案例中,都始于痛苦的革新,艱辛的拉動,持續發展到了某個臨界點,將會是國力的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