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鄭州,就是在上海這樣的地方,大小農貿市場、菜市場里賣鮮面條的多數都是重慶人,而且以重慶萬州人居多。下面說說個人選擇正宗重慶小面面館的心得,如果帶“重慶”二字,那說明老板對自己的面是不自信的要靠“重慶小面”這個品牌來為自己拉生意,圖一是最正宗的重慶紅燒牛肉面賣相(放香菜前拍的),最后一張圖是最正宗的重慶小面賣相。
1、重慶小面哪家好吃?
正宗重慶小面如圖所示。賣相很重要,圖一是最正宗的重慶紅燒牛肉面賣相(放香菜前拍的),最后一張圖是最正宗的重慶小面賣相。下面說說個人選擇正宗重慶小面面館的心得,一看門面是否老舊。正宗的重慶小面館少說也得有15年歷史,二看廚房調料種類——至少12種以上。三看配調料的廚師手法是否熟練迅捷,主廚年齡再怎么也應該35歲以上,
四看小面面湯是否略帶粘稠感五看辣椒油色澤,個人感覺暗紅色多胡辣殼為宜。鮮艷的不好,多芝麻的不好六看是否門庭若市,人們吃完面湯不剩七看價格是否親民,正宗重慶小面一般6元二兩。如果高于這個價,多半不是正宗的八看門店招牌和菜單——絕對不能出現“重慶”二字,如果帶“重慶”二字,那說明老板對自己的面是不自信的要靠“重慶小面”這個品牌來為自己拉生意。
2、為什么鄭州的農貿市場里賣面條,大多是重慶鮮面條?
對河南這樣一個小麥種植大省來說,機器壓面市場多被別人包圓了,這是一個相當奇怪的現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嗎?其實不僅是鄭州,就是在上海這樣的地方,大小農貿市場、菜市場里賣鮮面條的多數都是重慶人,而且以重慶萬州人居多,值得一提的是萬州這個地方除了烤魚,還有走出來的刀切面市場,當然還出了一個狂人牟其中。比這更奇怪的是,更值得一提的是陳克明掛面,這個掛面呢,同樣也不是出自盛產小麥的北方,而是發跡于湖南,
陳克明掛面,在掛面市場上,我可不是打廣告,吃來吃去,陳克明的掛面最優質。口感上要遠遠超越各類品牌掛面,重慶這個地方,地盤比較龐大,作為西南重鎮,這個地方是種植小麥的,但是質量上絕對和北方沒法比較,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偏偏全國的各大菜市場,賣鮮面條的都有重慶人的身影,他們的鮮面條攤位,主打各種新鮮的濕面條,刀切面,搭配餃子皮、餛飩皮、年糕、甚至還有饅頭賣。
更奇怪的是,他們還出售零散的高筋面粉,甚至這種面粉的質量確實不錯,并不比迷你袋裝的麥芯粉差,比如下圖,這個面條就是老王我親手做的,當時買的就是重慶刀切面攤位的零散面粉,一包高筋面粉還不貴,重慶萬州民間出來做鮮面條,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但不是系統性有規模的,就像陜西人喜歡出來做涼皮子一樣,是散戶經營的性質,它和青海化隆拉面還是不一樣,總之這是重慶的一個外出經營的特色。
西南地區是人口流出地區,只要人口往外流動,勢必顯示出地方綜合經濟不夠吸引人,必須走出來,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以及各大省會城市,都能看到勇闖天涯的西南人民。而重慶刀切面就是外出經營的一個特色,除了刀切面還有重慶的涼拌菜,火鍋就不說了,相對刀切面和涼拌菜生意,開火鍋店算是規模經營的形式了,除了新鮮的機器壓面之外,重慶人在外地做這個鮮面條之外,還做掛面,比如他們壓面出來晾干后,會手工做成掛面的形式出售,包裝的方式和平時的買的一把一把的干掛面形式一樣。
其實啊,包括鄭州在內的很多城市的農貿市場看到重慶人做面條、做機器壓面,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了,只不過在河南作為全國第一大小麥產區,面條被外人經營,多多少少有點驚訝。其實川人和浙江人一樣,都喜歡闖世界,只不過川人對故土更加留戀,在八九十年代,川人就喜歡全國闖蕩,比如你可以看看新疆的四川人到底有多少就知道了,而且新疆菜的風味非常偏重川菜,
其實也不必驚訝,重慶的小面還是非常著名的,南方人不會搟面,只有以機器面取勝,在這一塊勢必會深耕,比如上面的陳克明面條,據說每年要投入上億資金進行掛面的工藝研發。而且重慶人雖然人在西南,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喜歡吃面條的,而不僅僅是大米飯,而日常中的面條多以掛面為主,從這一點來看,重慶人外出經營機器壓面也在情理之中,慢慢的就形成了外出經營的一個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