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糖人要在大理石板上完成,石板上涂一層食用油,用銅勺從鍋里舀出少量糖料,之后一氣呵成,花鳥魚蟲形象躍然于石板之上,完成之時,糖畫也已被風干,用少許熱糖將竹簽沾上,再只用一小扁鏟稍稍鏟動,糖畫就會從石板上脫離,成為一件工藝美術品。熬出合格的糖畫原材料是關鍵一步。
1、吹糖人和畫糖畫的區別在哪?
答主是天津人,小時候家住海河邊上的古文化街附近,幾乎每周都要逛一逛文化街和不遠的鼓樓。這倆地兒是各種傳統文化、民俗藝術的聚集地,賣字畫的,賣藥糖的,說相聲的等都匯聚于此,印象最深的便是賣糖人兒的,糖人多見“吹”、“畫”兩種形式,各有趣味。一、吹糖人兒在上個世紀,天津的大街小巷,常有民間藝人擺攤兒支點,當場吹糖人兒出售,既展現手藝,又招攬生意,光顧的買者多是孩子,
舊時糖人兒的原料多為黃米面和蜂蜜,因黃米面粘稠度比較高,可塑性強。后來多用麥芽糖或蔗糖,過年祭灶時吃的糖瓜、關東糖都是麥芽糖制成的,因其粘度較大,所以才能黏住灶王爺的嘴,準備好材料,就將其制成糖稀,再加點白面,放在火爐上的鐵鍋內,用微火慢慢熬著,使糖稀保持一定軟度。若有買主來買,待選好糖人的樣式,便開始制作:先將手上蘸點淀粉,再從鍋里揪出一塊兒糖,或用木棒邊轉邊挑的弄出一塊來,
將糖稀團成團,用手指將糖團中間按個洞,再包上,形成中空的狀態,用手一拉,便能拉出一根細糖管,將糖管放在嘴里吹氣,另一頭用手借助吹氣邊抻邊捏,在變硬定型之前迅速吹好定型,再插上葦子桿,就做成了。我最喜歡的是蝦米造型,因為藝人最后會將吹管作為蝦米的一根須子,將工具和藝術結合在一起,形成藝術品的一部分,很智慧,
記得當年有個叫《追兇五十年》的電影,講的是一吹糖人手藝人用糖人拐騙孩子的故事,其制作的“糖猴”內部灌有糖水,名為“猴拉稀”,難度更高。至今,民間還能依稀見到吹糖人藝人,但數量遠不及以前了,二、畫糖人兒我覺得畫糖人的難度更高,但卻是當年見的最頻繁的,學校門口就常有。糖畫的原料和吹糖人不同,主要是紅、白糖,再加上飴糖,
不知其他地方畫糖人的是什么樣子,反正我們這邊,畫糖人的藝人會帶一個“轉盤”,“轉盤”上畫著各式的圖案,買者轉到哪個,藝人就畫哪個,其實也就是擺個樣子,我從來沒按轉出的結果畫過,大概算是招攬生意的一種手段吧,畢竟花花綠綠的招小孩子喜歡。畫糖人要在大理石板上完成,石板上涂一層食用油,用銅勺從鍋里舀出少量糖料,之后一氣呵成,花鳥魚蟲形象躍然于石板之上,完成之時,糖畫也已被風干,用少許熱糖將竹簽沾上,再只用一小扁鏟稍稍鏟動,糖畫就會從石板上脫離,成為一件工藝美術品,
除吹、畫兩種形式外,還有一種塑糖人,是用模具制作,或用手直接捏出造型,顏色、造型更加豐富。聽老人講,在六、七十年代,過去走街串巷賣糖人的藝人為了生意好做,可以不用現金支付,當然更不會是微信、支付寶而是用牙膏皮兌換,因為過去的牙膏皮是錫制,也能值個一分、二分錢,有的孩子為了換個糖人,把家里的牙膏擠出扔掉,用牙膏皮換糖人吃,
2、今天看到了用糖稀做糖畫的藝人,一個畫收費5元,生意挺好的,糖畫好學嗎?
糖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糖畫是一門靠手藝吃飯的行業,要學會糖畫也不難,但是要學好不容易。學習糖畫技藝分三步走,第一,熬糖,糖畫的原材料都是師傅們自己用白糖和麥芽糖按照一定的比例。掌握正確的火候所熬制出來的,所以熬出合格的糖畫原材料是關鍵一步。第二,題材練習,看過街上做糖畫的人都知道師傅在繪制糖畫的時候都是一氣呵成中間不停頓的,這就要求我們把需要做糖畫的題材印入腦海,
所以題材的練習是關鍵的第二步,我們要畫什么我們腦海中要能夠出現這個圖案。第三步,實操練習,但我們腦海中擁有了多個題材的圖案的畫法步驟,那么我們就可以進行實操了,實操的過程中,因為這個糖畫是以勺作筆,所以我們不可能一遍就把它畫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或者說比較漂亮的樣子,我們必須要經過上百次的練習,才能做出一個成熟漂亮美觀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