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幼兒語言發展慢、不會說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用擔心,因為我親身經歷了孩子已過兩歲,但還是不能說話的焦慮,在那不久后兒子就開始說話了,可等到我兒子時,說話卻成了最大的問題,以前一直認為小孩的聽力沒問題,說話肯定也不成問題,我覺得他們這些孩子絕大多數以后都是說話沒問題的。
1、孫子兩歲了,一直不會說話怎么辦?
您好,我是lulu老師,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近年來,語言發育遲緩或者說語言慢的孩子越來越多,拋開生理原因引起的語言障礙,大部分孩子都是在語言敏感器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足夠的鍛煉,引起語言遲緩,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一、孩子沒有表達的機會幼兒語言的發展最初是源于生理需求的表達。他們需要叫“爸爸”“媽媽”,單音節的字以及疊詞,讓發聲系統得到鍛煉和完善,
發聲系統完善之后,接下來他們開始就逐漸講短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我要、喝水、尿尿。這個過程,孩子們需要反反復復的鍛煉和練習,才能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如果在家庭環境中,大人照顧得太精細,對孩子的需求太了解,還沒等到孩子表達,大人基本上就已經替他完成了,那么孩子就失去表達的鍛煉和練習機會,慢慢的,孩子就不會說話。
(因為他根本不需要說話)二、口腔敏感期沒有獲得充分滿足幼兒在4個月左右進入口腔敏感期,開始添加輔食,輔食的添加意味著孩子的就餐行為從吸吮進入咀嚼和吞咽。孩子在咀嚼以及吞咽的過程中,鍛煉了臉部的肌肉力度、嘴唇的敏感度、舌頭的靈活度,這個都是語言器官的鍛煉及練習。所以,如果在口腔敏感期后期,幼兒10個月到1歲左右的時候,輔食過于流質或者柔軟,無法刺激幼兒咀嚼功能,語言器官沒有得到充分鍛煉,那么對幼兒語言發展也是不利的,表現為:說話慢、口齒不清等,
三、沒有足夠的交流環境在幼兒一歲左右的時候,如果家人沒有進行積極的引導、交流、互動,幼兒的語言發展也會比較慢。小寶寶學說話是一個觀察、模仿的過程,他們需要看著你的嘴巴、看到實物、然后一邊聽你說話,然后才可以慢慢學會語言。這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如果在幼兒語言發展初期,過多的單向輸入:看電視、看手機,沒有交流互動,這些都會影響孩子說話的發展。
針對幼兒語言發展慢、不會說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1、鼓勵幼兒表達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鼓勵孩子把需求說出來,為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比如,孩子想喝水、想出去玩,這個時候:寶寶,你想出去玩是嗎?那你要告訴我說:我要出去!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還是不會開口,但是這個要求的過程需要堅持最少三次。2、引導幼兒語言表達的時候,要有眼神交流要看著孩子的眼睛,語速不要太快,慢慢和孩子說,
3、要多提問,引導幼兒表達不要說:寶寶,我們來吃西瓜了。應該說:寶寶,來看看,我們要吃什么?(引導幼兒說:西瓜!)4、和幼兒聊天的時候,表情和動作要夸張,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表達的興趣,比如,我們可以指著老虎的模型,做出老虎的樣子,然后一邊說:這是老虎!老虎!5、啟發和引導幼兒說話,一開始的時候,語句不要太長,要簡潔明了,要多重復。
2、兩歲多寶寶不會說話,后來怎么樣了?
以前一直認為小孩的聽力沒問題,說話肯定也不成問題,頂多是發音標準不標準的問題。可等到我兒子時,說話卻成了最大的問題,他3歲多了還是不肯學說話,連基本的爸爸媽媽都不會叫。當時在引導下只會偶爾說:拜,2,5,一開始,家里老人說:孩子沒事,又不是聽不見。看上去也不傻,只是說話晚而已。我們就等啊等,可越等越著急,
他三歲多時,一點長進都沒有。我們等不下去了,帶去醫院查,說是疑似自閉癥,當時差點崩潰了,不過在那不久后兒子就開始說話了。現在快5歲了,因為他說話晚,所以與同齡孩子比語言表達還稍微差點,但他一直在進步中,現在出門不管跟誰都能聊兩句,?我弟弟家的女兒也跟我兒子差不多,今天年初2歲多了也是啥都不說。我弟妹很著急也想去醫院檢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