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地最多只能賺一千塊錢,付了流轉費,一分錢不賺,賠本是大概率。種糧食穩一點,但是不賺什么錢,就算種糧大戶以量取勝,也只能拉低一些成本,賺不了幾個錢,最多每畝多收百來塊錢,如果是一麥一稻,能賺六到十萬元,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這里流轉一畝地需要1000塊錢。
1、如果包一百畝地,用機器種水稻,四百一畝能賺多少錢?
這個錢是可以掙的,就看怎么種?在哪里種?按照現在農村大的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機器化作業代替人工,人工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力量,但花費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貴。控成本還要保銷量,所以農藥不建議用,另外就是以稻谷和大米賣,價格也不一樣。這種大型的收割機器,更適合大平原我們村里就有個農業大戶,包了一百多畝地,但地租就200一畝,最后是出米賣的,一年只種一季,都掙了不少!每畝地支出:一畝地地租400機器犁地兩次70、35一次肥料40斤,1.7塊一斤等于68塊谷種30塊機器插秧80塊機器收稻子80塊機器烘干稻子160塊人工:按6個人工*200=1200塊總支出:2018塊每畝地收入:去年收購價早稻是120塊/100斤、晚稻是126/100斤早稻畝產按1000斤、晚稻畝產按1300斤總收入:1200 1638=2838塊合計每畝純收入:820塊PS:如果出米算,70%的出米率,2元一斤批發價總收入:(1000 1300)*70%*2=3220塊合計每畝純收入:1202塊,
2、水稻田里養蝦,一畝地可以賺多少錢?
稻蝦共生是近年來發展的新的種養模式,在鄉村振興、穩量增收、綠色發展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在政府支持、產業推動和農民響應下,在長江流域等水資源相對豐富的稻區迅速發展,目前在湖北潛江、江蘇盱眙、湖南常德等地,發展最為迅速,湖北省荊州市在2018年提出了三年發展蝦稻面積400萬畝的目標、湖南省常德市在2019年提出計劃三年發展蝦稻面積100萬畝的目標、江蘇省計劃發展蝦稻面積800萬畝等。
2018年湖北省部分地區的蝦稻田畝均收益突破了5,000元/畝,2019年一季度,蝦苗的巨大需求、商品蝦(包含蝦苗)堅挺的市場價格,使得部分養殖戶的收益更是創紀錄地達到了8,000甚至10,000元/畝,但是2019年五六月份,小龍蝦集中上市,價格急落,直接降到10元甚至八九元一斤,很多養殖戶都虧本。
蝦苗的成本都要30元一斤,可想而知,水稻田養殖小龍蝦要想掙錢,一定要懂技術,“小龍蝦上市早”、“蝦苗產出高”也是蝦稻區別于池塘養殖的比較優勢。更早的上市時間讓種養戶贏得了市場先機和價格優勢,每畝約300斤蝦苗產出更是種養戶良好的收入來源,同時蝦稻田產出的大米自帶生態大米屬性,通過地區品牌的運營,蝦稻米能夠獲得更高的銷售價格,從而給農戶帶來更高的收益,同時水稻上的穩定收益和產出,也能降低小龍蝦因價格波動為種養戶帶來的風險。
3、種植稻田一畝地能掙多少錢?
我今年種了一畝九分田,為了方便計算,按兩畝算,以我的親身體驗來回答你這個問題,種子費:283元;農機費230元;尿素:180元;復合肥:360亢;葉面肥:40元;農藥四次:163元;除草劑一次:10元;收割機(帶運費)350元。這是總的開支情況,1616元,平均每畝成本808元,另外平整田、撒播、移栽、打藥等共花了十幾個工時,因為都是休息天做的,就不算在成本里了。
平時每天早晚還要到田間打卡,查看水情、蟲情,田埂有無漏水等,都不算在成本內了,收獲稻子共2100多斤,按今年到田頭的收購價最高每斤1.05元來算,總收入2205元。減去成本1616元,凈收入589元,平均每畝純收入290元,農資、農機費年年在漲,而糧食價格并沒有漲,這是農民種田不掙錢的主要原因,就算種糧大戶以量取勝,也只能拉低一些成本,賺不了幾個錢,最多每畝多收百來塊錢!因此,我最后回答是:農村種田最多每畝純收入3、4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