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現狀規劃區內已有較多的建設用地,包括石化廠周邊的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鐵路、高速公路構成的對外交通用地,世紀大道、石化大道等構成的道路廣場用地,另外分布一些變電站等市政設施用地,其余為空閑地。
區域職能以發展商務辦公為主,具有高新技術產業、金融、休閑、居住功能的城市新區。
功能分區規劃區劃分為五個功能區:濕地生態區、總部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區、休閑區和生活居住區。
濕地生態區:位于渭河南岸,灃河與渭河的交匯處,適當安排一些設施,形成濕地公園,發展生態觀光和休閑度假功能。
商務辦公區:位于規劃區的中心,西安咸陽兩市的中心地段,利用兩市特有的資源優勢,集中布局企業總部,安排金融、商貿、辦公、科研等職能,形成區域性的中心標志地區。
高新技術產業區:位于世紀大道以南的區域,重點吸納光電子一體化、現代生物制藥等企業,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智能電器、微電子制造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使新區成為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的產業基地。
休閑區:圍繞濕地生態區布置。利用渭河、灃河良好的環境優勢,在沿河區域安排休閑度假用地,在河流景觀與總部經濟區景觀之間實現過渡。
生活居住區:主要位于西安繞城高速公路東側,圍繞生活居住區安排大量公園綠地,提升環境品質,配套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安排商業、文化娛樂等用地,保證居住區的整體服務水平。
工程規劃(1)路網格局
在西安和咸陽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規劃區內路網進行調整,使主干道對接,提高路網的連通性,結合西寶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和西三環的線形,構成“四縱六橫”的“方格網”路網格局。加強西安與咸陽、長安、戶縣的聯系,其中“四縱”為:尚林路、灃東路和尚航路、建章路;“六橫”為:尚稷路、鎬京一路、鎬京中路、鎬京二路、石化大道、世紀大道。
(2)給水工程規劃
規劃區需水量為31.5萬立方米/日。以金盆水庫及石頭河水庫作為主要供水水源,規劃區配水管網直接并入或支接于西安市第三水廠、第四水廠、第五水廠及西安市西三環城市主輸配水管網。同時結合利用規劃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區中水水源。中水供水規模10.0萬立方米/日,市區水廠供水規模21.5萬立方米/日。
11生態景觀編輯
范圍規劃用地西起澇渭交匯口,東至涇渭交匯口,北到咸銅鐵路,東北至五陵塬生態保護區和經渭工業園南側,南到鄭西鐵路,總長約50公里。規劃用地面積228平方公里。其中屬西安市用地97平方公里,屬咸陽市131平方公里。
現狀規劃區分布有村莊用地、生態林地、濕地和度假休閑用地,以及石化工業用地、渭河電廠和秦宮遺址用地等,現狀建設比較少。
規劃區外圍西安和咸陽城區段已經基本建設成型。咸陽段主要以居住、辦公和商業用地為主,并形成較好的城市濱河景觀效果;西安段主要以生態濕地、農場和觀光農業為主,其余多為民房和空閑地,外圍還分布有漢城遺址、五陵塬保護區、草灘農場等。
定位關中生態系統及秦、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咸一體化中文化內涵豐富的濱河景觀區。
功能分區功能分區:西部城市濱水景觀區、中部秦、漢文化產業園區、東部休閑度假區。
用地布局:規劃在西部濱水新區形成金融中心,中部建設秦、漢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遺址公園和風景林地,東部以居住、休閑度假、娛樂、購物為主。
景觀規劃①景觀結構:規劃渭河城市景觀帶在空間格局上將形成“五心一軸一廊加一環”的總體框架結構。
“五心”是指澇渭濕地景觀生態中心,灃渭濕地景觀生態中心,灞渭濕地景觀生態中心和涇渭濕地景觀生態中心,遺址公園綠色景觀中心。
“一軸”是以渭河生態景觀為核心的,包括城市濱水地區綜合服務功能的東西向線性發展軸一水軸;同時也是一條以渭河為依托的,水綠相映的景觀綠化主軸帶。
“一廊”是指中部以遺址公園為依托的南北向景觀廊道(綠廊)。
“一環”是指渭河沿岸寬度不等的生態風景林帶,起到“河在綠中”的大綠景觀效果。此類綠地強調環境的自然生態屬性,是維系整個規劃區生態平衡的重要緩沖區和綠色過渡帶。在規劃時應堅持以喬木為主體,喬、灌、草、藤、地被相結合,增加林帶綠量,使有限的綠地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