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話,可謂是眾多四川方言中的一朵奇葩。四川、重慶、云南等地的口音和湖北麻城特別類似,好多方言也是一樣,老鹽邊里面基本也是山水景色,吃住可以在農家樂,百靈山可以去爬下,是原始森林,要找當地人帶隊,組隊才能去,進山只能騎馬或者徒步,因為沒路(這久是雨季,進山還是慎重選擇,這個季節杜鵑花都開過了,四月左右杜鵑花開的時候很漂亮),過了就格薩拉也是山水景色。
1、攀枝花語言狀況是什么?
攀枝花市的語言狀況是:四川話為主,普通話為輔。一個地區的語言結構是由該地區居民結構決定的,攀枝花和深圳類似,是一個移民城市,移民來自全國各地,居民的多樣化反映為語言的多樣化。攀枝花以前叫渡口,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建設,大批人員從全國各地來到這里,其中來自四川的人員超過一半(當時重慶屬四川),地域包括金沙江北岸四川的一塊和南岸云南的一塊,由四川省政府直接管轄。
除參加建設的部隊外,民工和行政管理人員基本上由四川省抽調(含重慶),工程技術人員由全國各地抽調,當時的語言狀況比較復雜,四川來的人員和當地人說四川話(云南劃入的說話和四川話差不多),這是大多數人,其他各地人員在其圈子內說家鄉話,彼此間交流則盡量說普通話,那時的攀枝花南腔北調,方言薈萃。時至,經過三代人的融合,語言逐步統一,四川話為主體語言,平時都說四川話,與外地人交流或官方場合說普通話,其他方言基本聽不到了,
2、第一次來攀枝花,請問攀枝花吃的和玩的地方分別在哪里?
玩的話也沒什么特別的景點,城區的話有三線建設博物館可以參觀下,藝術方面的話有苴卻硯博物館可以看下,攀枝花公園、普達可以當散步走一下環境還是不錯的,沒什么特別突出的特點(出了面積大和山高以外),如果是在米易的話,溶洞可以去逛下,但是下山有點難得走,因為進去就是往上走,在鹽邊的話可以去二灘看下,順便坐船到上游的漁門鎮,總的來說攀枝花在這個季節山水景色還可以,但是都沒怎么開發,只能走走停停的看下;去漁門還有陸路可以走,山路彎多,要爬到山頂再下到山腳,山頂的景色也挺好的,有簡易的休息站,烤土豆、烤玉米、烤乳豬那些在山頂都有,下雨的話山頂有點冷,暈車的人走陸路很難熬的,彎多彎大路陡路窄等因素。
老鹽邊里面基本也是山水景色,吃住可以在農家樂,百靈山可以去爬下,是原始森林,要找當地人帶隊,組隊才能去,進山只能騎馬或者徒步,因為沒路(這久是雨季,進山還是慎重選擇,這個季節杜鵑花都開過了,四月左右杜鵑花開的時候很漂亮),過了就格薩拉也是山水景色,總結:攀枝花城區除了博物館和公園這些也沒什么特別的景點,周邊縣城這都是山水景色,這久二灘水滿了,景色應該算是比較好的,遠一點的就瀘沽湖-麗江-大理-昆明-黑井等等一圈。
3、湖廣填四川,現在的四川方言是古代的湖北話嗎?
“湖廣填四川,麻城占一半”,湖廣,并不包括兩廣,是泛指兩湖。四川、重慶、云南等地的口音和湖北麻城特別類似,好多方言也是一樣,四川歷史上曾有6次大規模移民,明清時期移民是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川渝兩地70%的“湖廣填四川”人來自湖北麻城孝感鄉,記得原來四川有部電視,《傻二師長》,那時候很多麻城老農民聽不懂普通話,但看了這電視,就像看家鄉戲,特別親切,笑得合不攏嘴。
去年暑假,到成都學習,同房間安排的是一位來自四川涼山州的校長,姓孫,就說他奶奶說他家祖輩來自湖北麻城,他說的方言,只要慢一點我都能聽懂。麻城有個孝感鄉,是古時候三大移民集散地之一,近些年,麻城建成了“移民文化公園”,每年都有來自四川重慶等地的知名人士上萬人,特意來麻城祭祖參加大典。昨晚到麻城移民文化公園走路,看到四川重慶地區很多縣志里都說到,祖籍來自麻城,
4、攀枝花什么地方好玩些?
1.車開出西昌沿京昆線繼續向南,會經過一個名叫永郞的鄉鎮。以此為分界點——繼續沿高速狂奔,會抵達陽光城攀枝花;若在這里下高速沿著國道一路蜿蜒,就會遇見古城會理,2.鐘鼓樓、城門洞、科甲巷、倉圣宮4A級文化名城,2100多年歷史——會理大概是全國古城里最不出名的那一類,但正因這樣,它大概也是全國古城里最不商業化的那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