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經去過洛陽,也在那里待過一段時間,說真的,感覺洛陽修地鐵是真的不太合適。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洛陽修建地鐵對洛陽有什么劣勢,洛陽修建地鐵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洛陽擁有洛陽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可以自主生產地鐵列車;洛陽還擁有中信鐵建重工隧道掘進裝備有限公司、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洛陽有限公司等裝備制造企業,可以自主和對外生產盾構機;洛陽擁有通達電纜等知名電纜生產企業,為地鐵建設提供質量優良的電線電纜。
1、洛陽修建地鐵的意義在哪里?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問:洛陽為什么不能修地鐵?是洛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達不到要求嗎?顯然不是。洛陽是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近幾年經濟發展非常強勁,國民生產總值一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中的排頭兵。2018年更是達到創紀錄的4600多億元,穩居全省第二的位置,洛陽市的城市框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擴大了一倍還多,目前總面積已達803平方公里,實現了以洛河為軸線,南北對稱發展,再造一個新洛陽的宏偉目標。
2、洛陽一個三線城市,為什么可以修地鐵?
這跟幾線城市沒關系,只跟需求和標準有關系,只要硬件滿足標準,而且城市有需要并且申報,那就可以修建,如果把洛陽放在東部,的確沒什么競爭力。但是在中西部,洛陽是僅次于各個省會以及直轄市重慶的城市,被稱為非省會最強市,這不僅僅體現于GDP,也體現于綜合實力。洛陽的建成區面積、城區人口、教育、醫療、交通、旅游等方面實力在中西部的非省會城市當中數一數二,
3、你覺得洛陽修建地鐵對洛陽來說有什么劣勢?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洛陽修建地鐵對洛陽有什么劣勢?這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的理解是洛陽修建地鐵有什么壞處,今天借此機會試著給大家解答下。財政負擔更加大洛陽截止2017年的經濟總量為4343.1億元,長期處于河南省的第二位,年末總人口710.1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01.0萬人;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5.9億元;這就是目前洛陽市區的經濟情況。
目前國內修建地鐵的成本在5億每公里左右,按照這個計算洛陽市修建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總計需要投資311億左右,基本相當于洛陽一年的全部財政收入,這對于洛陽來說財政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對于洛陽這樣的重工業城市在轉型期間更是需要用錢地方(數據顯示2017年度河南省洛陽市企業研發費用財政補助擬支持已經有110家),
持續運營成本才是真正考驗地方政府財力的關鍵相比較于地鐵修建成本來說,維護和運營成本才是關鍵的,一條地鐵線的年運行成本在3億左右,從上圖可以看出鄭州地鐵1號線1期的運營成本為2.8億左右,總成本達到了將近10億,地鐵有點公益性質,幾乎每條地鐵修建完成投入運營都是賠本的,地方財政補貼是肯定的,西安和鄭州這樣的省會城市人流量這么大還需要財政補貼,洛陽這樣的200萬人口城市需要財政補貼是肯定的,這對洛陽財政也是一個極大考驗。
地方政府財政補貼有限的情況下票價高是趨勢如果說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良好,像公交和地鐵這樣的公共交通肯定是想讓民眾受實惠的,一旦政府財政緊張提高票價是肯定的,況且洛陽市如果乘坐地鐵人數多還好,一旦達不到一定的人次那么財政支出會更多。以上就是個人覺得修建地鐵會對洛陽帶來的不利,當然如果城市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吸引人口和企業不斷進入提高人口數量和企業數量的話,這些都不會是問題,
4、雖然洛陽開始修地鐵,但為什么吸引不住優秀企業和人才?
房價高,物價貴,工資低,福利差,本地人都是至少兩套房子,自己一套,父母一套,有些還有女方父母一套,靠房子就能過不錯的生活,外地人不一樣,要更加努力,要更高的工資,可是這么努力來洛陽干嘛?去鄭州一樣的生活,甚至去強二線南京,杭州,成都機會會更多,現在來洛陽的大部分都是縣里的,干不成回老家經濟,人才還是在洛陽,其他地市來了,干不成一走經濟,人才全都走了,永遠的死結,很多三四線城市都面臨同樣的的問題,2004年前后,一個外地來的花了一萬七買了青島路一套50平左右兩居室,他算是安身在洛陽了,2010年,同樣的房子賣六萬,2012年一家中介收了同小區房子,價格是十萬,2015年再掛出的價格就是20萬,2016年22萬,2017年25萬,目前是30萬,14年,一個普通工作者怎么能存下28萬?就是公務員也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