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都府】所轄地域,對應到我們今天,大體上包括。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穩固江山,結合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因素綜合考慮,繼周朝、西漢、東晉后,在中國歷史上第四次建立分封建藩制度,3次分封諸子為王,鎮守全國各地,并與明朝相始終,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駐地,也即【四川】首府。
1、明朝內江王是誰?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穩固江山,結合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因素綜合考慮,繼周朝、西漢、東晉后,在中國歷史上第四次建立分封建藩制度,3次分封諸子為王,鎮守全國各地,并與明朝相始終。其中,四川作為要塞之地,有“以四川而爭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的戰略地位,朱元璋更是非常重視,他把與自己事業上的“貴人”郭子興的女兒郭惠妃生的第十一子朱椿,分封到了四川為蜀王。
洪武23年(1390),朱椿到成都正式就位,此后,蜀王家族坐鎮四川267年,延續了10世13王。張獻忠攻占成都后,對蜀王宗室展開滅絕性的追殺,蜀王宗室及家人數萬人,都被殺死,甚至連姓朱的,好多人也未能幸免。《明史·諸侯世表》記載,被賜封的蜀藩郡王有多支,大致可分為幾大系統:一是蜀獻王朱椿的直系后裔中,被封在四川的郡王有崇寧王、崇慶王和永川王3支,華陽王因爭奪蜀王嗣位而被封到了省外(湖南澧州)。
二是承襲蜀王爵位的郡王有羅江王、保寧王、通江王3支,三是旁支郡王,有黔江王、內江王、德陽王、石泉王、汶川王、慶符王、南川王、江安王、新寧王、東鄉王、隆昌王、富順王、太平王13支。以上3個系統的郡王,沒有封地,只有食邑,他們沒有到食邑就居,而是都居住在成都。他們的府第緊鄰蜀王府,其中內江王府在體仁門東,即今成都市區內姜街,原名內江街,
2、明朝的成都府在哪里?包括如今的哪些地方?
【成都府】是一個設置于公元757年,廢止于公元1913年,并在元朝被短暫改制為【成都路】(公元1256年-公元1371年)的【府級政區】,它存在于中晚唐、前蜀、后唐、后蜀、兩宋、明、清等政權治下。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駐地,也即【四川】首府,【成都府】與【重慶府】、【順慶府】、【保寧府】、【夔州府】、【嘉定府】、【廣元府】、【潼川府】、【雅州】同為【四川布政使】下轄的【府級政區】,相當于的【地級市】一級。
明朝【成都府】下轄當時的:成都縣、華陽縣、雙流縣、郫縣、溫江縣、新繁縣、新都縣、彭縣、崇寧縣、灌縣、金堂縣、仁壽縣、崇慶州、漢州、簡州、井研縣、資縣、內江縣、安縣、蒙陽縣等3州17縣,其中,【成都縣】與【華陽縣】是【成都府城】的附郭縣。明朝【成都府】所轄地域,對應到我們今天,大體上包括: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的:成都市區、郫都區、金堂縣、都江堰市、崇州市、新津縣;四川省德陽市下轄的:德陽市區、廣漢市、綿竹市、羅江縣、什邡市;四川省綿陽市下轄的:綿陽市區、安縣;四川省阿壩州下轄的:茂縣南部、理縣、汶川縣;四川省資陽市下轄的:資陽市區、簡陽市;四川省眉山市下轄的:仁壽縣;四川省內江市下轄的:內江市區、資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