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不僅現在不會爭奪諸葛亮故里一事,將來也不會。以前,襄陽的優勢是鐵路樞紐,鄭州鐵路局曾經在襄陽設立鐵路分局,因為漢丹線和襄渝線在襄陽交匯,加上現在漢西高鐵和鄭萬高鐵也在襄陽交匯確實有些鐵路樞紐的意味,宜昌的鐵路地位一點兒都不比襄陽差,已經開始反超襄陽。
1、襄陽在全國知名度怎么樣?你是通過什么知道了襄陽?
襄陽在全國知名度大嗎?看到這個提問,心中不乏五味雜陳之感!說起襄陽知名度,不得不談歷史文化,在我看來它是一座底蘊深厚的多時代全國性中心城市。自周朝起,襄陽市轄區范圍內已成為群雄逐鹿的主戰場之一,作為湖廣一帶的最高爵位的諸侯國鄧國古都,封號為公,僅次于王室,在那個時期的襄陽周邊,侯國、伯國居多,后來一度稱霸中南的楚國則是子爵諸侯。
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歷史上的爵位依次為公、侯、伯、子、男,何為爵位?遠的不說就以清朝為例,眾多一二品大員所授之位大多局限于男爵、子爵,清朝的伯爵以上之勛位高于一品大員,試想一下周朝襄陽鄧國公的影響力有多大。周朝之后,襄陽相繼成為漢、晉、隋、唐等朝代省會級城市,不論是數千年前的古書,還是宋朝以后的古書,都把襄陽描述為帝王諸侯成就大業之寶地。
明末清初的一位頂尖學術型專家宛溪先生著有一本恢宏大作,名曰《二十一史方輿紀要》,里邊關于襄陽這樣寫道:“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由此可見襄陽的知名度有多大,不懂襄陽的人或者不懂歷史的人總覺得襄陽自視清高,我認為還是他們太年輕了,看的經典巨作太少了。有人說襄陽總在講歷史,能不能拿點現代“物件”出來!此言差矣,要說現代“物件”,襄陽相比史上的定位毫不遜色,
2、諸葛亮南陽襄陽之爭到底有沒有必要?
這個問題不是問題,因為,為平息兩地糾紛,中科院歷史研究所于1992年1996年兩次組織包括兩地歷史學家在內的170余名歷史專家,進行辯論,一致認定,襄陽隆中為躬耕地,南陽臥龍崗為紀念地。次日,中央電視臺也向全國播出,此后數年,襄陽南陽再無糾紛,近幾年,由于手機網絡興起,南陽作家群風云再起,希望依靠無知百姓同情,能夠翻案。
3、為什么宜昌和襄陽爭當第二城,南陽和襄陽爭當諸葛亮故里?
從不懂就問的前提來看,提問者并無過錯,需要知道的是,宜昌和襄陽都在高速發展,兩市爭當第二城屬于正常競爭。畢竟同屬于湖北省,友好公平的競爭有利于宜昌、襄陽實現跨越式發展,只要襄宜二市有競爭,未來一定會取得更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市民,而所謂的南陽和襄陽爭當諸葛亮故里這一問題讓我尷尬了,不知道說些什么了。據史書記載諸葛亮故鄉山東,從本人對襄陽的了解來看,該市從未有過“爭奪諸葛亮故里”的事情,也許是提問者所接受的文化傳播知識僅限于小道消息,在此鄭重聲明:襄陽不僅現在不會爭奪諸葛亮故里一事,將來也不會,
4、襄陽和宜昌都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哪個城市發展更有前景呢?
湖北一主兩副的城市格局,就是大武漢一個超級大城市,再加宜昌襄陽兩個大城市。如果比較襄陽和宜昌哪個更有發展前景,我認為毫無疑問,地位更高、區位更好的宜昌遠比襄陽有發展前景,襄陽的前景應該和荊州黃岡差不多,宜昌曾經是省會級城市,作為三峽省籌備辦的省會籌備建省,雖然三峽省沒有建成,但是準省會的經歷還是給宜昌留下不少豐厚的遺產。
三峽集團、葛洲壩集團兩大央企總部都在宜昌,四大銀行三峽分行都是省級分行,擁有獨立的計劃管理權,更重要的是,宜昌已經越來越成為湖北第二大交通樞紐。作為長江翻壩的億噸樞紐,這樣的物流不是襄陽可以幻想的,宜昌海陸空交通并舉,特別是長江航運和機場,都遠勝襄陽,以前,襄陽的優勢是鐵路樞紐,鄭州鐵路局曾經在襄陽設立鐵路分局,因為漢丹線和襄渝線在襄陽交匯,加上現在漢西高鐵和鄭萬高鐵也在襄陽交匯確實有些鐵路樞紐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