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用“過猶不及而不改”的簡潔語言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這是對待錯誤唯一正確的態(tài)度,可怕的是堅持錯誤不改正,”孔子說:“就是這樣,“過猶不及”的由來“過猶不及”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足矣,“過猶不及而不改”的意思是:犯了錯卻不改,那才是真正的錯,整句話是這樣的:孔子說:“你不去糾正他們,就是說你做得太過分了。
“過猶不及而不改”的意思是:犯了錯卻不改,那才是真正的錯。這句話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屬于八字習(xí)語,常用來勸人改正錯誤。“過猶不及”的由來“過猶不及”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論語·衛(wèi)靈公》共42章,主要包括孔子“君子小人”觀的某些方面,孔子的教育政治思想,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論語·衛(wèi)靈公》節(jié)選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曰:“無長遠考慮,人必然有眼前之憂。”子曰:“足矣!我還沒見過像好色這樣的好德行。”孔子說:“就是這樣。我從來沒有見過像好色這樣賢惠的人。”子曰:“臧文忠及其篡位者也!認識柳下惠的圣賢而不與他們站在一起。”子曰:“臧文忠乃竊其官職之人!”!他知道柳下惠是個賢人,但他沒有推薦他一起做官。
2、是謂過矣的上一句是什么?最后一句,意思是你犯了錯誤不改正,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整句話是這樣的:孔子說:“你不去糾正他們,就是說你做得太過分了,”解讀:孔子說:“犯了錯不改正,這才是真的錯。”如果你不改變,說明你已經(jīng)走得太遠了,評論“非圣人,豈能犯錯?”但關(guān)鍵不在于錯誤,而在于能否改正,以保證以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換句話說,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堅持錯誤不改正。孔子用“過猶不及而不改”的簡潔語言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這是對待錯誤唯一正確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