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經濟發達,隨著大灣區概念的提出,廣東經濟有一騎絕塵之勢,同時奠定了廣東人強大的心里優勢。說這個南北方是中原人和江南人的分界線,并未得到兩廣人和東北人的認可,廣東人習慣上用南方來區分自己和外省,理解了這些,就能理解廣東人南方的概念,入鄉隨俗是重要的,來了廣東就是尊重廣東的風俗,去了北京就要尊重北京的風俗。
1、為什么在很多廣東人眼里,除了廣東以外都是北方?
1.我認為廣東人的觀點科學,因為南方和北方是相對的。比如說一個廣東人問江西人:你是哪里來的?江西人能回答我是南方來的嗎?很明顯是北方來的,2.由于五嶺的存在,廣東有著鮮明特征,廣東人出省,就會有些強烈的“北方”感覺。如果外省人在廣東待久了,也會有這種感覺,所以廣東人習慣上用南方來區分自己和外省。3.廣東經濟發達,隨著大灣區概念的提出,廣東經濟有一騎絕塵之勢,同時奠定了廣東人強大的心里優勢,
這樣本土廣東人和來打工者就有個區分的問題,如果大家都是南方人,怎么區分?4.這里還有歷史因素,江南人眼中的北方是中原,中原人的南方是江南。比如說山東河南人說南方,大多是指上海,還有安徽和江浙,所以說這個南北方是中原人和江南人的分界線,并未得到兩廣人和東北人的認可。5.理解了這些,就能理解廣東人南方的概念,入鄉隨俗是重要的,來了廣東就是尊重廣東的風俗,去了北京就要尊重北京的風俗,
2、如果越南人全用漢越音講話,廣東人聽懂嗎?大家有何看法?
漢越音是指漢字在越南語里的發音。在越南語中,來自漢語的詞匯約占越南語全部詞匯的70%,這些詞的發音,完全按照漢越音對照的規律,受著越南語的影響。我知了哥是粵西人,會講兩廣白話,也會普通話,涯話即客家話和黎話即閩南話的一種也聽得三四成左右,甚至上海話也懂三四成,但我去過越南,聽過他們越南講話,完全聽不懂。
但是,我與朋友有次在云南河口過越南中越邊境互通大橋時,用白話在電話與人聊天,笑說身邊有越南兵哥,對方用手指了指我們,臉色嚴肅,可能在提醒我們說話要注意,證明他聽得了多少白話。是不是特別學過,不得而知,越南語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語都不同。越南語屬于南亞語系,壯語則屬于侗臺語,和泰語老撾語有淵源。這些不同語種語法與漢語及漢語粵方言完全不同,
我們兩廣講白話的絕大多數人,未經特別接觸和學習壯語,去廣西靖西等地,遇上壯族人,都聽不懂他們講的壯話。而且,越南的漢越音保留更多的是唐代我國中原語音,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就算唐代中原語音,我們國內很多會普通話的人都不一定能直接聽得懂,何況在越南又隨著歷史發展發生變化。客家話與閩南話、兩廣白話即粵語都不過是發音不大同,每個字的韻頭、韻尾不同,但有對應規律,語法基本相同,句子表達可大致一一對應,但國內三種方言群體人若未經特別接觸和學習,方言之間的人講的話都聽不懂,更不用說跨語種的越南話與兩廣白話的能聽得懂對方的話,
3、廣東人說的粵語和香港人說的粵語是一樣的嗎?有何區別?
廣州人和香港人說的白話基本一致,都是以廣州西關口音為準,區別在于香港人的白話發音受外來語言尤其是英語和臺灣腔的影響,懶音連音多一點,發音柔和一點,廣州人的發音硬朗一點,咬字更清晰一點,更像粵劇的古典發音。再一個是使用的詞匯稍有區別,比如廣州人使用冰箱,空調,公交,導彈等等,而香港人則會說成雪柜,冷氣,大巴,飛彈,
這種詞匯差異,不影響交流,就好比南北方說的芫茜和香菜,番茄和西紅柿,黃芽白和大白菜,薯仔和土豆等等的區別。省港澳地區的白話基本以廣州西關口音為主,而兩廣其他白話區,通常會帶有當地的口音,比如佛山市,佛山白話口音跟它轄下的順德,南海,高明,三水的各自口音都有明顯不同,廣東明清時代有十府三洲,放到現在,就是21個地級市,再加上海南島的漢族為主的主要城市,廣西的東部和南部城市,以及海外各國唐人街,基本都能使用白話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