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稀缺不是深圳的短板,而是深圳的動力所在。深圳的土地稀缺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深圳是我國最具全球科技競爭力的城市,在大灣區定位中深圳是奔著科技創新國際大都市的目標而去,引領著我國科技創新創業走向世界舞臺,深圳在這5年里,將對12個地方進行圍填海,規劃面積28.2平方公里。
1、深圳“土地戰爭”,誰是贏家,深圳今年只賣了一塊地,你怎么看?
深圳是我國土地資源最稀缺的城市,而且在2018年吸引新增人口流入49.83萬排在全國第一。可以說深圳是我國最具全球科技競爭力的城市,在大灣區定位中深圳是奔著科技創新國際大都市的目標而去,引領著我國科技創新創業走向世界舞臺!土地的稀缺不是深圳的短板,而是深圳的動力所在,如今大部分的城市都是熱衷于土地資源的大幅擴張,以開發區、創新區、副中心、科技城、空港城、高鐵新區等大力發展房地產業,促進經濟發展和財政收支。
可深圳卻是沒有這個優勢,只有一門心思地發展高科技產業,把城市從硬件擴張向城市軟實力和高度中邁進,以這些年的深圳土地收入數據看,2012土地收入為114億;2013年為480億;2014年為552億;2015年為417億;2016年為1018億,到了2017年土地收入只有754億,2018年更是在460億。
相比于同樣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城市杭州,2018年的土地收入達到了2443億,超過了北上廣的1683億元、1909億元、1476億元,奪得土地收入第一的寶座,最近公布將在6月14日起掛牌出讓五宗地的使用權。這是2019年來深圳首次出讓宅地,同時也是繼2018年12月以后,該市時隔半年來再次出讓住宅用地,
深圳的土地稀缺性表現得淋漓盡致。深圳在這5年里,將對12個地方進行圍填海,規劃面積28.2平方公里,也是對深圳土地資源的一種補充,只可惜一些海景房可就遭殃了!既然土地資源十分稀缺,那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新增土地資源投放市場,開發商和地方都是不可能得到好處,也就談不上誰是贏家,要不就只有存量房者是贏家,不過沒有增量就會把目光對準了存量,大量的城中村改造或微改造提上日程,未來社區才是深圳城市發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