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的一些代表人物所提倡的一種思想,認為發展資本主義工商工業(即實業)是挽救民主的主要途徑救國,信息產業擴張論救國19世紀末開始出現,在辛亥革命后的20世紀初達到高潮,Industry救國發展民族救國工商Industry救國Home,幫助國家擺脫殖民主義,工業救國論中國近代發展工業的經濟思想救國拯救民主。
Industry 救國發展民族救國工商Industry救國Home,幫助國家擺脫殖民主義!行業:指工商企業。工業救國論中國近代發展工業的經濟思想救國拯救民主。19世紀末提出的。張謇、康有為、梁啟超是主要代表。工業一般指農業、工業、商業和運輸業。他們在宣揚這一理論的同時,否認用革命手段改變落后生產關系的必要性。信息產業擴張論救國19世紀末開始出現,在辛亥革命后的20世紀初達到高潮。其代表人物有:易信、曾國藩、李鴻章、左、張之洞。其方針: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活動的軸心:一是以強化為目的的軍事活動,二是以致富為目的的經濟活動。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然而,在整個洋務活動過程中,隨著形勢的推移,洋務的重心不斷調整,從而形成了兩個階段的洋務活動。當時,許多省份都建立了軍事工業,包括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建海運局和天津機器局。
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的一些代表人物所提倡的一種思想,認為發展資本主義工商工業(即實業)是挽救民主的主要途徑救國。19世紀末,張謇、康有為和梁啟超是主要代表。他們在宣揚這一理論的同時,否認用革命手段改變落后生產關系的必要性。工業一般指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
張謇,出生于當時的江蘇海門直隸廳長樂鎮,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他一生創辦了20多家企業和370多所學校,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崛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寶貴貢獻。毛澤東同志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經說過:“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