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九斗碗川菜主要的菜品是“九大碗”(四川鄉村稱大碗為“斗碗”,故“九大碗”又稱“九斗碗”等)。我這邊不是九大碗而是八大碗,我來說說我這邊的八大碗吧,有的縣區如開江、開縣、宣漢一帶流行“八大碗”,川北、川中、川東(包括今重慶市的縣區)民間請客都流行“九大碗”。
1、什么是四川人民正宗的九大碗?
川菜九斗碗川菜主要的菜品是“九大碗”(四川鄉村稱大碗為“斗碗”,故“九大碗”又稱“九斗碗”等)。川北、川中、川東(包括今重慶市的縣區)民間請客都流行“九大碗”,有的縣區,如巴中、南江、平昌一帶流行“十大碗”。有的縣區如開江、開縣、宣漢一帶流行“八大碗”,九,諧長長久久。十,意十全十美,八,諧發,“四季發”、“一路發”。
其實,菜肴碗數多少與質量,與地方經濟和主人家的財力相關,不管是八碗、九碗或十碗,傳統川菜的主要格式和代表菜品都是十足地展示出來了。這類鄉間的大眾席,四方桌(八仙桌),長板凳,八人一桌,客人入席前桌上擺出:(1)佐酒的油沙炒爆的胡豆(或黃豆、花生。或皆有);(2)一個大拼盤(碟子菜)中有川味臘香腸、臘肉、熏豬肝、豆腐干;(3)一盤鹵鴨(或鹵豬蹄、豬耳、豬尾);(4)一盤油炸豬排骨(或糖醋排骨);(5)豬肝、心、舌和豆芽、胡蘿卜絲(白蘿卜絲)、粉條、蒜苗葉打底的涼菜,麻辣味或甜酸味,
這些算是“冷盤”。主菜是熱菜,有講究的主人家,在上熱菜之前先上一大盤“白糕”(俗稱“白泡粑”)或米花糖塊,或油果子。第一道熱菜是清蒸酥肉雜燴湯,酥肉條狀蓋大品碗面,下面湯中有粉條、黃花(木須)、排骨、雞翅或雞腳,清湯帶胡椒味(當今流行什錦雜燴湯,加魷魚、心、舌、肺片、蘿卜塊、青筍頭等),第二上粉蒸肉(粉蒸排骨或粉蒸牛、羊肉),紅苕或土豆打底。
第三上木耳炒肉片(或用竹筍片、青筍片、木耳菜,均為白油肉片),當今流行“鍋巴肉片”。第四道菜是清蒸雞塊,淺湯中有豬排骨、苦藠或藠頭(此菜可稱藥膳),當今流行全雞燉白果,第五上甜燒白(或夾沙肉、龍眼肉、甜糯米飯、甜糯米團)。第六上魚香肉絲(當今流行京醬肉絲或煳辣肉丁),第七道菜是清蒸墩子肉(或東坡肘子、川東壇子肉)。
2、四川九大碗都有些啥,怎么做呀?
九大碗的特色是蒸菜,以蒸為主:頭碗、蒸全雞、蒸全鴨、蒸肘子、咸燒白(梅菜扣肉)、甜燒白(夾沙肉)、粉蒸肉,配以粉條、竹筍、品芋、苕薯、海帶、時令蔬菜,酒席以蒸和燒、炒、熘、煸形式構成“五碗”,一般只有九個菜,所以稱為“九大碗”。農村的九大碗是熱鬧非凡,自己搭一個臨時的灶臺,然后將所有要蒸的東西一碗碗碼好,大火燒起來,一個上午呼啦啦的大火將肉蒸的入口即化,
3、農村辦酒席上“九大碗”分別是什么?上菜又有什么講究?
我是農村的,平時村里面有個紅白喜事不少給人家幫忙,多少了解點。不過我這邊不是九大碗而是八大碗,我來說說我這邊的八大碗吧,為什么要叫八大碗呢?首先這個叫法很吉利,數字很好。其次八大碗是指的八種扣碗菜,一般都是農村結婚和小孩待客(小孩出生后)的時候才會有的,我這邊吃大桌的時候是先端上6個涼菜(一般是三個素菜,三個肉涼菜),等客人吃的差不多了,再端上4個熱菜,緊接著就開始上八大碗了。
八大碗一般也會分兩大類:一類是丸子,另外一類是大魚大肉,一般前幾道是各種丸子扣碗(肉丸子、排骨丸子、魚塊丸子、素丸子等),然后再端上蒸全魚、蒸全雞、蒸肘子、蒸全鴨。主要的配料有:大小茴香、辣椒、姜、蒜、蔥、麻椒、胡椒、淀粉、雞蛋、鹽等,這樣一個桌子上有十八道菜,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七八個人的食用了,最后會在端上一個湯,一般都是雞蛋蛋花湯俗稱滾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