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南渡之后,在建興五年,就是公元317年,難逃的皇族司馬睿,在建康建立了東晉政權,大家知道建康就是現在江蘇的南京,所以說江蘇流入了大量的河南人口,這是沒有疑義的。江蘇的人口超過九千萬,雖然如此,但江蘇因為高度發達的經濟,對于勞動力的巨大需求,使得江蘇長期以來也是個人口凈流入地區。
1、河南外出打工最多的地區是哪幾個?
河南位于我國中部地區,陸地面積約16.7萬平方千米,共下轄有17個省轄市,是我國的經濟大省,其2018年GDP達到了48055.86億元,位居全國第六,但河南發展水平偏低,人均GDP只有5萬元左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河南經濟相當于廣東、江蘇、浙江等發達省份仍有較大差距,人均收入不高,因此是一個人口流出大省,很多人外出打工,
我們可以通過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差額大致推算出一個省份人口流入和流出情況,戶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就說明人口流失。截止2017年,河南戶籍人口高達10627萬,而常住人口只有9380萬,比戶籍人口少了1247萬,由此可以大致推算出河南外出務工的人口有1200多萬,那么河南外出打工最多的地區是哪幾個?從上表數據就可以看到,河南除了鄭州的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多之外,其它城市都是戶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由此可見,除了鄭州,河南各市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人口外流情況。
通過計算可以發現,河南人口流失最為嚴重的城市是周口,它的戶籍人口高達1156萬,而常住人口只有876萬,比戶籍人口少了280萬;其次是信陽,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少了235萬;第三是商丘的191萬;第四是南陽的189萬;第五是駐馬店的186萬;其它城市雖然也存在人口流失,但數量均低于100萬,這些年來,河南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省會鄭州,在河南省推行的強省會戰略下經濟強勢崛起,已經躋身“萬億俱樂部”,而且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河南也正打造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但河南經濟落后的面貌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因此人口外流情況一時間也不會解決。
2、有多少江蘇人的祖先是河南人,南北遷移有多少河南人呢?
說不少江蘇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是有歷史根據的,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北方人口遷入南方的高潮。分別是晉朝后期的永嘉南渡,安史之亂后的北人南遷和宋朝的衣冠南渡,北人南遷的規模有多大呢?以晉朝的永嘉南渡為例,八王之亂,疊加北方少數民族內遷,造成了黃河流域常年的戰亂廝殺,老百姓生為了規避戰亂,被迫南遷,它的數量要占到黃河流域和附近地區原有人口數的6/10到7/10,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規模。
永嘉南渡之后,在建興五年,就是公元317年,難逃的皇族司馬睿,在建康建立了東晉政權,大家知道建康就是現在江蘇的南京,所以說江蘇流入了大量的河南人口,這是沒有疑義的,根據歷史的記載,永嘉南渡的移民來源遍及北方的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甘肅,陜西和安徽的一些北部。這次人口南遷的特點是時間長,階層廣,人口多,
首先時間長,移民的高潮經歷了一百多年,整個一個波長,達到300年。第二個就是規模非常的大,大約要占到南方總人口的1/6以上,第三是階層廣泛,從皇室貴族到普通的士農工商,幾乎囊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那么移民的路線是什么呢?整體來說,可以把移民的路線共分為東西兩個地區,東區包括淮河流域和長江下游,以接受黃河流域下游以及山東河北和河南東部的移民為主,
其中特別是江蘇地區接納的流民為數最多達到了26萬,最為集中的就是在今天的鎮江,常州一帶,當時叫做南徐州,當時的統計就是有22萬人口,幾乎占了全省外來流入人口的70%,這是移民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后來有學者考,江蘇的蘇南吳方言區,后來基本上就是以鎮江為一個分界線,這就和北方人口大規模的遷入有直接的關系。
北人南遷對于江南是有什么樣的意義呢?其實有很多學者寫過類似的論文,他們就認為其實是北方人口再一次重塑,重造了江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版圖,首先是帶來了數量龐大的勞動人口。大家知道在戰亂逃離的時候能夠經歷長長距離的遷徙還能夠存活下來的,都是一些青壯年的人群,這些最有活力的勞動力給江南的農業帶來了超長超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