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二月河生在鄧州、長在鄧州。雷鋒紀念館,記載雷鋒生平,雷鋒鄧州戰友繼承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撒在鄧州的土地上,正陽縣種植了170萬畝左右的花生,平均畝產300多公斤花生,年產量50多萬噸,連續多年成為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因此被授予了“中國花生之都”的稱號。
1、河南什么地方種花生最多?
花生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而河南省一直以來就是花生種植和生產大省,目前是全國第一大花生生產地。據相關資料,2017年河南省種植有2000多萬畝花生,其中,南陽市、駐馬店市、開封市的花生種植面積最大。要說花生種植最多最有名的區縣,還屬遠近聞名、人人知曉的駐馬店正陽縣,正陽縣處于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區,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這里土壤肥沃,日照和水分都很充足,十分適合農業的發展。
正陽縣種植了170萬畝左右的花生,平均畝產300多公斤花生,年產量50多萬噸,連續多年成為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因此被授予了“中國花生之都”的稱號,而“正陽花生”也被批準為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馳名商標遠近聞名。正陽縣不僅花生種植面積大,花生品種也多樣且優良,為了進一步改進花生的品質,并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正陽縣還與河南省農科院合作,推廣新品種,并采取統一管理模式,提高了花生的品質和產量,也帶動了地方的經濟規模化增長。
2、河南鄧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發展的潛力大嗎?
鄧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較之前也算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記得小時候的鄧州市,對了,那時候叫鄧縣,到處是農田,瓦房茅草屋,后來建了火車站和汽車站,帶動了周邊的經濟發展。外婆家就是火車站附近,她們那個村,好多家抓住了機會,開了家庭旅館,家庭條件提高了許多,生活日漸富足,擺脫了貧困!慢慢的,路也修的好了寬了,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商場門店遍地開花,菜市場、化肥廠、卷煙廠如雨后春筍,一派繁榮景象,
花洲書院修復開園,喜迎八方來客。雷鋒紀念館,記載雷鋒生平,雷鋒鄧州戰友繼承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撒在鄧州的土地上,大公園、明珠湖、濕地公園,為鄧州人民開辟休閑樂園。棉紡廠前幾年還可以,如今形勢不是太好,有的已經關閉,鄧州工業園建于城南,聽說發展的還可以。小城市經濟,工資不高!很多人為了生活,還是去了外地打拼,
3、鄧州的前景如何?
發展的潛力很大,筆者還是比較看好!主要有幾個發展優勢。第一區域優勢鄧州市它是河南境內的一座省直管市,它的區域位置優勢是比較的明顯的,鄧州市它是豫西南門戶城市,國務院確定的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身處在豫西南與湖北省的交界之處,而且鄧州市在武漢、西安、鄭州這三個“大三角”以及南陽、十堰、襄陽這三個“小三角”城市群當中還起著承東啟西的“橋梁”作用,
有豫、鄂、陜“三省雄關”之稱,國土面積2369平方公里。第二交通便捷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鄧州市的交通也是非常的便捷的,鄧州市境內鐵路有三條高鐵鄭萬,焦柳鐵路,浩吉鐵路形成三個火車站“鄧州站、鄧州東站、鄧州西站”,公路方面有二廣,鄧內,鄂豫三條高速,另省道很多。形成了鐵路公路無縫銜接彰顯鄧州交通優勢,為鄧州經濟發展提供交通基礎,
第三鄧州名人才俊輩出。歷史上曾孕育出62位侯王、11位宰相,現代著名作家姚雪垠、周大新、語言學家丁聲樹、教育家韓作黎、楊蘊玉等都是鄧州杰出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生在鄧州、長在鄧州。第四鄧州資源豐富獨特,盛產小麥、棉花、芝麻、煙草、小辣椒、花生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是國家糧食、黃牛、外貿煙出口生產基地,素有“糧倉”之稱。
境內主要有水泥灰巖、熔劑灰巖、電石灰巖、煤、黃鐵、鏡鐵等礦產,鄧州歷史文化悠久。《山海經》、《史記》等對鄧州均有記載,境內八里崗仰韶文化遺址,距今有6400年歷史,夏置鄧國,民國二年復稱鄧縣,1988年撤縣建市,2014年歸省直管,鄧州作為世界鄧姓發源地可追溯到周代,春秋時期鄧國侯吾離陵,即為鄧氏祖塋,至今每年都有大批海內外鄧氏族人前來尋根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