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也可以當教授不是取消了教師職稱評定而是取消了職稱的天花板。19年7月《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出臺,從源頭上規范職稱評審程序,建立職稱回避制度,實行職稱評審委員會核準備案管理制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切實保證職稱評審質量,一旦取消了教師職稱,國家拿什么方式來評判老師。
1、假如取消職稱了,已經有職稱的工資怎么開呢?能降低嗎?
這可能是永遠是假如。企事業單位評定職稱,特殊行業如公檢法評職稱,是在同等情況下對優秀的人才開通的上升通道,既是對個人的肯定,對社會事業的發展也是百利無害,今后會越來越重視,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由于職稱與政治待遇、經濟待遇如工資掛鉤,有些行業也有和尚把經念歪了的事件發生。但這不是職稱本身的問題,
錯在不正之風,錯在缺乏有效的退出機制。以教師為例看職稱評定對教育的影響,職稱評審規定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以高考人數為例,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高考人數570萬,全國僅錄取27.3萬人,錄取率僅5%;1999年,全國報名人數288萬,錄取160萬,錄取率達到56%;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071萬,全國平均錄取率79.3%!雖然錄取率增高與大學發展擴招有關,但沒有中小學教師的努力,也是不可能達到如此多的報考人數,
教師職稱評定只會越來越合理。按照國家最初規定,中學教師職稱最高等級為副高級,小學教師職稱最高等級僅為中級,影響了很多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2020年最新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將原來獨立的中學教師職務系列與小學教師職務系列統一并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
工資套改、退休待遇也與公務員相匹配。退出機制、降級都有法可依,小學教師也可以當教授不是取消了教師職稱評定而是取消了職稱的天花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條件嚴格,改革后的教師職稱除了共性部分忠于黨,忠于國家,有職業道德有能力外,又對每一個級別作了硬性規定,從思想品德標準、知識水平標準、專業能力標準、業績成果標準、申報條件、資歷標準都進行了細化,達不到申報條件就不能晉升。
二是取消天花板,堅持憑實績論英雄,突出評價人才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并且已經有了從未離開過小學講臺的“孩子王”姜言邦成為全國首位“小學教授”的先例,外語、論文、計算機“一刀切”問題將成為過去式,三是監管更科學。2019年7月《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出臺,從源頭上規范職稱評審程序,建立職稱回避制度,實行職稱評審委員會核準備案管理制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切實保證職稱評審質量,
2、高中教師會在2020取消編制嗎?職稱怎么評聘?
只能說取消編制是大勢所趨,但2020年取消的可能性不大!2020年,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已成定局,高校教師招聘也沒有了編制,山東青島招聘的中小學教師也都是聘任制。高中教師編制的取消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人考教師看重的就是編制的穩定性,一旦取消編制,勢必會有大量的人才流失,不可否認,教師行業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也只有穩定這點競爭力了。
編制取消,很多優秀教師極有可能流入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工資高待遇好,只是不如公立學校穩定,這就造成了教育資源的不公平,私立學校學費高,一般家庭承擔不起,只能是條件還可以的才能去私立上學。私立學校的生源越來越好,教學成績越來越好,公立學校該怎么辦?這些所有的問題都是國家需要慎重考慮的,不過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些問題終將完美解決,
3、如果取消教師職稱,中小學教師工資該如何評定?
教師職稱,眼目前還無法去取消。但看到題目是個假設關系,我也來如果一下吧!教師職稱沿襲至今,其中的詬病我不想多說,想畢多數教師在評職稱時領教過的,其中感悟比我還深,那我就切入正題,來談一下取消教師職稱之后,教師的工資如何去評定?首先,不管今后是否能取消教師職稱,作為對教師的考核,以及教師個體應具有的素質,那就是——德、勤、能、績。